雷秀娟委员 记者 冯倩楠 摄
□ 记者 冯倩楠 实习记者 杨小妹
数字时代,利用好“数智”红利,推动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性变革,是催生新质生产力、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路径。根据省工信厅发布的数据,陕西高位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
“我省数字经济的发展定位高、布局实、变化大、成效好,数字经济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省政协常委、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雷秀娟例举数智化赋能千行百业:政务服务“智能化”“线上办”“一网办”“当天办”“及时办”,极大提高办事效率,节省了社会资源;生产环节“智能化”,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产生了一批应用数字技术,改善产品、服务及业务流程的创新型企业,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充满活力。
雷秀娟说,系列数据证明数字经济已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强大助推器。“我省围绕数字核心产业链的布局已达10条之多,包括光伏、新能源、半导体等,充分说明我省在数智赋能经济发展上抢抓机遇、重点突破,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赋能增效,极大提升陕西在全国数字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引导力,也预示着我省数字经济发展仍然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数字经济,说到底,是人才经济,靠的是人才、拼的是教育。”雷秀娟认为,从过去的数字到现在的数智,“智”已经成为时代风口,要继续加大对省内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投入,优化相关课程设置,同时大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数智人才,为陕西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智力保证。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