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李治亮主动请缨,成为了清涧县政协派驻老舍古便民服务中心应则沟村驻村工作队的一名队员,开启了驻村生活。在2023年驻村工作队轮换之际,他再次向单位提出继续驻村的要求,自此他从队员成为了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
李治亮白天走访群众,拉家常、谈农事、话发展,晚上再把群众的所思所盼,整理记录在案。一遍遍的走访、一通通的电话,让他找准了“老龄化问题突出、产业发展不均衡、服务水平需要提升、人居环境有待改善”四个制约应则沟发展的问题。他深知解决这些问题,不可急于求成,必须锚定目标,循序渐进,最终在县政协的指导支持下,应则沟村开启了“三步走”的振兴之路。
把民心捂热 不断夯实驻村工作基础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李治亮把民心和民生放在了首位,依托政协优势和政协力量,结合村情实际和群众所需所盼,制定了《应则沟村“为民办事”行动计划》。运用“群众点菜、支部派工”机制,每月组织集体活动,围绕方便群众做好事、对照群众需要解难事、聚焦群众困难办实事,真正回应关切、排忧解难。工作队邀请县政协领导和部分政协委员、爱心人士举办了“‘义’不容辞·爱心有我——政协委员在行动”活动,将义演、义诊、义剪和表彰慰问有机融合,为村民送上了一片真情。
为切实推动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顺利开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李治亮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应则沟村防返贫动态监测“四个一”(一问、一查、一议、一帮)工作法,通过该工作法精准识别、因户施策。边缘易致贫户白艳东因女儿患病被纳入监测,通过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促使家庭收入持续稳定,没有返贫;村民曹永红因病成为了脱贫不稳定户,通过就业扶持、享受低保、医疗保障等措施,减轻负担,确保不会返贫。
把产业搞好 切实推动群众增收致富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应则沟村山大沟深、地少分散、劳力短缺,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在家老人没有能力管护,导致村里很多枣林撂荒或者出现病变。李治亮紧紧抓住这个产业发展的“牛鼻子”,谋定而动,提出了大力发展酸枣嫁接、黑牛养殖、红梅枣栽植的思路。他围绕酸枣嫁接项目调查研究,到酸枣种植基地考察学习,同酸枣专班技术人员交流,与清涧道合中药材种植公司积极对接,通过学习讨论、反复研究,他认为酸枣嫁接开发优势明显可以推广。
实施酸枣嫁接项目最大的难题是枣林流转,核心还是群众工作。对此,李治亮从村两委班子入手,采取“单独谈心+开会宣传”的形式,向大伙宣传利好优势,经过驻村工作队与村委会40多天的团结协作,终于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自愿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签订了枣林流转合同。2023年9月,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道合公司签订了枣林流转合同,租金每亩每年100元租期十年,目前第一批租金全部兑现到位,村民分红收益达15.02万元。去年至今,随着酸枣嫁接项目的全面铺开,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工作,实现了打工不外出,增收不发愁!
把好事办实 努力解决村民养老问题
应则沟村常住人口46户73人,60岁以上老人就有59人,其中空巢老人12人。李治亮走访时发现,村里很多老人最大的困难就是要自己做饭,而外出打工的中青年最担心的也是老人自己在家,做饭吃饭不便。针对群众面临的这些困难,李治亮萌生了建设幸福院的想法,并把这事记在心里、抓在手上。
经过多方争取、各方协调,村里向县民政局争取到了应则沟村幸福院建设项目。而建设选址地因之前有租赁协议,要向租户做出赔偿才能尽快启动幸福院建设,为此驻村工作队和村委负责人共同垫付了赔偿金,彻底解除了合同,促使幸福院能够顺利开工。之后,在县政协和老舍古便民服务中心的帮助支持下,村里向县财政局报送了后续改建项目资金申请,向县老龄办申报了老年灶项目,目前幸福院建设正在有序推进,预计年内可正式运行。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两年来,李治亮用实际行动推动应则沟村朝着全面振兴大步迈进,得到了群众和各级组织的一致认可。“驻村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为群众服务的时间是无限的。我希望自己能当好基层党建指导员、纠纷调解员、民困帮扶员、政策宣传员,努力给应则沟村群众交一份满意答卷”。谈及未来的工作,他有着自己的想法,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李治亮正不断解锁基层成长之道,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记者 许鹏)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