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软实力”发展“硬支撑” ——紫阳县政协积极发挥乡贤和委员力量共绘振兴梦

2024-05-30 14:39:42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近年来,紫阳县全力打造乡贤引领特色模式,在毛坝镇精心调配了地理位置优越的近600平方米办公房,投入近百万元资金,将其打造成了一个集文化、历史、精神于一体的综合性乡贤馆。...

  任河,宛如一条温柔的丝带,静静地穿越紫阳县毛坝镇,见证着时光的流转。“水汇巴山夜雨,人文蔚起;馆存四镇贤能,气象宏开。”这诗句正是描绘紫阳县任河片区乡贤馆,也是该镇片区委员工作室所在之处。近年来,紫阳县全力打造乡贤引领特色模式,在毛坝镇精心调配了地理位置优越的近600平方米办公房,投入近百万元资金,将其打造成了一个集文化、历史、精神于一体的综合性乡贤馆。该模式不仅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切实提升了政协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群众获得感。

  汇聚新乡贤 共绘振兴梦

  紫阳县,深藏于秦巴山脉的腹地,在时间的见证下,紫阳县政协以其坚实的脚步和不懈的奋斗,于2023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履职答卷。全年,县政协积极投身于服务中心大局、彰显履职为民、强化理论武装的使命中,成功开展了40余次重点协商议事活动,进行了28次调研视察,并提出了83条宝贵的意见建议,形成了9篇调研视察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彰显了县政协的履职成果,更见证了紫阳县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道路上留下的坚实足迹。

  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紫阳县深刻认识到培育和发展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带头人的重要性。因此,紫阳县政协果断决策,在全县建成区域性、界别性、个人型委员工作室26个,这一举措正是基于对当地贫困问题的深刻理解和对乡村振兴的迫切需求的回应。这一创新举措,预示着紫阳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正迈出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

  在县政协和县委统战部的鼎力支持下,以毛坝镇为中心,联合麻柳镇、高滩镇、瓦庙镇建成任河片区乡贤馆和政协委员工作室。经过反复研讨和精心策划,最终确定了以助推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入馆标准,并通过各镇党委的征选、审查,选出了三十四名新乡贤和16名政协委员作为展列对象。

  带头人一部分来自外部招引,但更重要的是立足本土,培育那些与家乡有深厚情感、愿意为家乡奉献的创业者。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更能够用心用力,得到父老乡亲的支持,也更容易取得成功。他们是乡村振兴最坚实的力量,也是新时代的乡贤。

  这里不仅是政协委员工作室,更是文化交流与联谊的聚集地,成为当地民众的精神家园与信息中心。任河片区乡贤馆,以其宏阔的气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四方游客纷至沓来,共同领略这片土地上的历史积淀与文化魅力。

  乡贤聚德智 共绘振兴图

  乡贤的力量在毛坝镇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从基层党建到产业振兴,再到社会治理,三管齐下,共筑乡村繁荣新篇章。

  面对人才短缺的挑战,毛坝镇积极拓宽视野,借助紫阳县政协的资源,聚焦乡贤和知名人士,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柔性引才”策略,聘任多位“荣誉村支书”和“荣誉村主任”。从唐友平这位在外打拼二十载的企业家,在政府的召唤下带着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决定回乡投资创业创立观泉山庄,到魏定全这样的实业家回乡兴业助力群众增收;再到龙伦立这样的法律专家利用专业优势为群众排忧解难。这些“荣誉村干部”的加入,为基层社会治理和村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紫阳县政协把发挥乡贤作用,助力乡村振兴作为服务中心大局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毛坝镇积极打造招商引资的“强磁场”的过程中,积极助推吸引更多的乡贤委员回乡创业。诸如县政协委员王华带领下的华会实业将野生艾蒿的潜力发掘得淋漓尽致,成功建立了艾草种植基地和加工厂房,实现了艾草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凭借独特的眼光和不懈的努力,王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成为乡村振兴的佼佼者。他的创业故事激励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创业大军,共同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紫阳县政协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倾力服务中心、坚守为民初心、广泛凝聚人心,为加快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作出了积极贡献,书写了聚力建设幸福紫阳的政协篇章。(实习记者 庞浩楠 通讯员 刘效廉 记者 唐冰)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紫阳县政协 乡村振兴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