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庞浩楠 记者 唐冰)4月11日下午,白河县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牛磊、杨允涛、张从贤等委员围绕民营经济发展、提升农村医疗服务能力、扶贫搬迁后续助力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2023年,白河县市场主体达到1.4万户,其中企业约2000户。“五上”企业170户基本都是民营企业(其中工业59户、批零住餐70户、建筑业18户、房地产业10户、服务业13户),白河县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然而,经济下行压力下,民营企业面临困境,资金紧张、管理不善、政策落实难等问题凸显。牛磊委员建议,应完善减税降费措施,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办事流程;加大清欠力度,解决拖欠问题;出台支持政策,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招商引资应精准发力,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招引大项目、新项目。要关注本土企业发展,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发展经济需有定力,应着力培育重点优质企业,打造白河品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农村医疗服务是基层服务的核心,村卫生室尤为关键,负责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直接触及群众需求。然而,白河县农村医疗服务存在不足:村医队伍面临后继乏人,服务能力参差不齐;设施设备老旧,基层工作负担沉重。为此,杨允涛建议优化镇村医疗布局,合理配置资源,撤销部分村卫生室,通过巡诊、派驻及邻村延伸服务保障供给。针对村医待遇问题,呼吁省市出台保障政策,设置准入准出条件,解决后顾之忧。同时,规范信息化建设,减少形式主义,以群众满意度为考核标准。放宽村医准入门槛,与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培养,设置专项编制岗位招考村医。深化对口支援,将市县医疗机构科室对口支援延伸至镇卫生院,形成长效机制。
白河县石材资源丰富,产业前景广阔。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推动产业壮大,2023年共生产成品石材6.7万立方米,产值达1.6亿元以上。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巴西、沙特等国际市场。然而,白河县的石材产业仍处初级阶段,面临市场需求波动、品牌影响力不足、产业发展体系不完善等挑战。为此,张从贤委员建议全面摸清资源,科学规划,优化产业链。产品研发应特色化、差异化,实现循环经济发展。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优质企业,带动小微企业转型。积极策划营销活动,拓宽销售渠道。同时,严守生态红线,做好矿山开采控制、安全生产等工作,防止畸形发展。结合旅游产业园区,实现产旅融合,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十三五”期间,白河县按照“规模适宜、功能合理、安全经济、环境整洁”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共建成投用36个集中安置区、156个集中安置点,累计易地扶贫搬迁10653户32666人(其中集中安置10151户31261人,分散安置502户1405人),成功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但后续扶持发展仍面临挑战。目前,还存在服务管理机制不健全、群众增收不稳、融入新社区难度大等问题。对此,宋怀珠委员建议,建立精准服务管理机制,提高群众融入社区积极性,解决“两张皮”现象。完善村民自治,发挥地方能人作用,规范运作“一约四会”,解决物业管理等问题。结合“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形成长效发展机制,延伸服务管理职能到镇、村。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合理规划生产用房,鼓励社会资本和能人下乡,带动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加强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输出,稳定公益岗位,帮助群众增收。健全社区治理体系,开展文明评比和教育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关注留守人员,提升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数。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