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庞浩楠 记者 唐冰)4月9日上午,汉阴县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曹雅、王飞、乔波等委员围绕教育、富硒产业发展、民生政策落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汉阴县的义务教育阶段呈现出“乡村空、城镇挤”的问题。尽管汉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一些强有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是存在着城区“择校热”“择师热”的现象。对此,曹雅委员建议,要精准研判分析城区人口和教育资源变化,制定和调整完善好城区中小学建设规划,推动“强校带弱校、大校带小校”的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模式。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最大限度增加薄弱学校优秀教师资源供给力度,缓解学生“择校”“择师”现象。
近年来,安康市凭借天然富硒资源优势,一批批富硒产业蓬勃发展。例如汉阴县的金惠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生产经营富硒食品10余年,现已成为汉阴县富硒食品产业链链长企业之一。然而,当前富硒食品产业在经营主体、标准化程度、人才支撑及公众认知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为此,王飞委员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富硒食品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创新平台,提高富硒资源利用率和食品附加值。同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企业通过人工补硒技术实现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做好富硒产品的量产和标准化工作。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而‘两险’政策的落实更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乔波委员以汉阳镇为例,围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政策的落实进行了深入的发言。汉阳镇在推进“两险”征缴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群众参保负担重、医保报销水平低、基层医疗条件相对落后以及部分群众认识不到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建议,减轻群众参保压力,合理统筹医保个人缴纳部分增长与群众可承受度,同时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补贴力度。提高医保报销水平,逐步扩大报销目录,降低优质医疗机构的报销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深化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等具体措施。
2023年,汉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114.3亿元,同比增长1.4%,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3.9%。县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石,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业增加值率低于平均水平的企业占比较大、产业链条短、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汉阴县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此,方和平委员建议,聚焦新能源产业链建设,推进清洁能源高增加值率产业发展;同时,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加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更多高质量产业项目,推动汉阴县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汉阴县检察院在推动检察建议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平安汉阴、法治汉阴建设贡献了法治力量。然而,当前还存在线索来源不足、部门协作不畅等问题,制约了检察建议在促进社会治理中的效能。温汝洋委员建议,要建立委员提案与检察建议的衔接机制,实现双向转化,共同推动解决公益诉讼保护和社会治理问题。其次,搭建信息平台,方便政协委员随时反映社情民意,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最后,强化“双向奔赴”,通过加强工作联络、备案报告、委员参与办案以及联合评估成效等措施,推动检察建议从“办理”到“办复”的转变。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