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点子”让群众幸福“加满格”——西安市政协委员为增进民生福祉建言

2024-02-07 09:06:42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 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晒出民生答卷: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7.72万人,城市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8%和16%,7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妇女儿童、残疾人、供销社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 实习记者 冯倩楠 记者 白瑶

  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晒出民生答卷: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7.72万人,城市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8%和16%,7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妇女儿童、残疾人、供销社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2023年,西安市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6%,资质以上总专包建筑业企业数增长12.4%。

  “让更多建筑工人工作有奔头、待遇有保障、生活有尊严,是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对比其他行业,崔程委员发现,因住在临建工程内,工地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对难以保障,食品安全、身心健康也存在隐患。

  如何更好地保障工地工人的权益?崔程建议,面向建筑行业企业征集、评选出优秀工地生活区一体化服务项目,再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等形式,了解一线工人需求,完善总结相应服务标准,明确一应设施配备清单,并将相应标准向全市工地推广。

  “完备的工地生活区内应配有单人间、夫妻间,提供探亲室、休息室、食堂、便利商超、洗浴室、洗衣房、茶水间、美发室、应急充电设施、书吧、影吧、卫生保健室、心理辅导室、健身区等。”崔程说。

  去年,郝剑委员在参加“政协委员进校园”活动时了解到,听障人群面临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就业服务水平不足等问题。

  经过调研,郝剑提出了“科研先导、产教融合、多方合作”的解决办法。他建议,以听障学生就读学校为基础,联合专业医院、心理机构建立研究中心,研究个体产生听障问题的原因、分析相关生理反应和对应行为结果,形成指导听障人士就业的科学理论。依据理论发掘适合听障人士的产业,形成产教融合的联合体,建立起适合听障人士的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

  “听障人士就业大多受文化水平和工作技能限制。”郝剑认为,应加大听障人士教育资金投入,进行校企合作,在学校建立实训基地,探索“订单式”合作机制,培养听障人士糕点制作、美甲、电商、推拿、按摩等技能。

  在政府层面,郝剑建议,应着重与淘宝、抖音、小红书等线上网络平台合作,培养听障人士网上创业、经商、工作的能力,并为其设置辅助性岗位,如医疗机构的康复理疗岗等。

  去年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提出,城市中心区、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和集中就读学校周边人行横道的交通信号设施,应当按照标准安装过街音响提示装置。

  “残障人士想要自强、自立、自信,就要获得独立生活、独立出行的保障。”作为省盲人协会主席,柏华委员长期关注盲人权益,发现大多数斑马线处都未设置语音通行提示。他建议,由各级盲人协会组织提供数据支持,交通部门根据视障人士出行需求,制定全市信号灯语音提示器安装计划,在视障人士频繁出行和人流集中的路口加装信号灯语音提示装置。

  为帮助视障人士出行,去年,省盲人协会建立了志愿者服务组织。“但不论志愿者还是亲友,协助盲人出行都要承担出行费用。”柏华建议,可参考北京、石家庄等城市的政策,在视障人士乘坐地铁时,本人及一名陪同人员均可享受免票服务。

  社区是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为打通社区居民供需“最后一公里”,邢小俊委员建议,在规模1500户以上的社区设立200平方米以内的功能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通过招标采购、定制服务等方式筛选出具有综合服务能力的社会力量管理运营,制定补贴政策,由街办或社区负责租赁装修费用,运营由管理企业自负盈亏。

  利用智慧化手段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张芮委员总结出“全共享、多适应、微服务”原则,建立全方位数字化共享平台,在数字化实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适应,从微处着眼,对每一个人服务到位。

  针对社会普遍存在的健康养老问题,张芮建议,依托一码通累积的海量数据和健康档案库、人口信息库等数据资源,以“数据统一采集、标准统一使用、接口统一制定”为思路,建立数据、技术、管理、业务等标准规范体系,加强跨平台数据共享、数据分析能力,构建医养物联网信息感知底层服务平台,实现基于医养的“万物互联”。

  张芮表示,完善全方位专业化为老服务体系,设计整体方案,实现政府、居民、机构三方联动,形成“医养护、线上与线下、管理与运营”多方结合的养老服务网络。建立公共卫生基层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联动机制,拓展医养、居家养老等服务范围,鼓励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引导老年人使用智慧设备。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供销社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