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进民心 “帮”到实处——榆林市政协驻村工作队工作纪实

2023-11-22 11:46:00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 “感谢党,感谢你们对我的照顾,我很幸福,我再没有更多可以回报你们的了,这里只有一面五星红旗,我要把它挂起来,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党的感谢”。这是榆林市佳县兴隆寺乡便民服务中心中硷村村民刘华云收到市政协驻村工作队协调来的资助金后,对驻村队员说的话,话语虽然朴实,感谢的方式却非常特别,因为在他的心中,一面五星红旗可能是对党的扶贫政策和社会各界帮扶的一种最好的谢意。...

  “感谢党,感谢你们对我的照顾,我很幸福,我再没有更多可以回报你们的了,这里只有一面五星红旗,我要把它挂起来,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党的感谢”。这是榆林市佳县兴隆寺乡便民服务中心中硷村村民刘华云收到市政协驻村工作队协调来的资助金后,对驻村队员说的话,话语虽然朴实,感谢的方式却非常特别,因为在他的心中,一面五星红旗可能是对党的扶贫政策和社会各界帮扶的一种最好的谢意。

  刘华云的爱人罹患重疾,治疗费用巨大,致使家庭经济状况异常困难,驻村工作队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与相关部门对接,争取政策帮扶,最终通过榆林市各界爱心济困协会申请到一笔救助资金,第一时间转交到刘华云手中。

  收到资助金的第二天一大早,刘华云就为工作队送来了自己种植的新鲜蔬菜,几经推辞,他还是把蔬菜强留在门口,跑着离开了工作队驻地。正是这几颗蔬菜,让市政协驻村工作队的队员感受到了这里村民的热情以及对他们工作付出的肯定。

  “驻村让我们心里充满了荣誉感、成就感”

  加海蛟是市政协派驻中硷村第一书记,到市政协报道后第一时间便被派往中硷村担任第一书记。2021年6月份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80后的加海蛟在这支队伍里算年轻人,他秉承着不忘初心的为民情怀,发挥着年轻人自带的热血干劲,在中硷村这块基层土地上留下太多身影和汗水。“虽然驻村帮扶工作很辛苦,但是看到中硷村因为我们的帮扶,村容村貌得到了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也富裕了,就更加体会到这项工作的意义。”加海蛟说,这就是他驻村的意义。

  驻村队员孙少江于2018年被派往中硷村担任第一书记,现在是第二次被派往中硷村驻村,现在已经是他在中硷村的第六个年头了。在这六年里,他跟村民们打成一片,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村里农户的名字、年龄、身体状况、家庭成员等信息他都清清楚楚,村民家里有什么困难都会第一时间来找孙少江商量解决办法。谈起驻村感受,孙少江说:“不管是担任第一书记还是工作队员,我都认认真真、深入群众,力所能及地为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出一点绵薄之力。”深入田间地头、与百姓嘘寒问暖,孙少江已然成为村民身边的贴心人。

  驻村队员岳静是一位来自北京的女同志,虽然在陕北工作已经有些年头了,但驻村工作的经历还是让她感触颇深。她讲述驻村生活的经历,讲到动情处已是热泪盈眶,她对中硷村也同样饱含深情,她坦言2021年刚来时,看到村里的环境跟自己想象中的样子还是有一些落差,好在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现在已然适应。“我们居住的窑洞冬天太潮,村民就给我们背来了柴火,夏天会给我们送瓜果蔬菜,我们拒绝后他们就偷偷放在门口然后离开。”岳静说,村民们的热情相待让队员们心里暖暖的,有了家的感觉。

  百姓的认可增加了队员们的工作热情

  中硷村是兴隆寺便民服务中心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人口总计304户868人,常住人口103户305人。目前有脱贫户68户,135人,。全村土地面积16650亩,耕地5621亩,其中多为坡耕地、旱坪地,农户以种植养殖业为主。

  “市政协驻村工作队来到中硷村以后,为我们村民做了很多实事,盖的温室大棚,硬化了道路,路面上给我们安的路灯,每年给我们发种子,还给我们发放慰问品......工作队给我们做的工作太多太多,把我们整个村子的面貌都给改善了,我们这些农民人人都感谢他们,我们希望政协驻村工作队多给我们帮扶几年,让我们村子以后发展的更好”。村民高起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驻村工作队对村里的帮扶有目共睹,村民们早已经把几人当成了自家人。

  按照年度帮扶清单,驻村工作队协调委员捐赠爱心超市物资折合人民币2万元,购买1万元爱心超市生活物资,通过积分制,为优秀党员以及新民风评选出的21名典型代表兑换相应奖励;通过党员践诺带动产业发展户32户,助力农户增收。结合双节和农历节日发放米面油等慰问金合计10万元。

  村民刘元甲说:“工作队经常到我们农户来,跟我们沟通,寻长问短,水路、电路经常过来排查一下,看我们生活是不是有缺处,经常来问我们水吃的上不、路好着不、缺什么不?需要什么我们尽可能给你们争取,对老百姓十分关心。不管哪一位领导,都给我们热情的帮助,我们村的群众对他们都是打心眼里感谢!”

  驻村帮扶让村容村貌和村集体经济有了大的改观

  驻村工作队先后争取协调资金,为中硷村建设文化活动广场2处,硬化绿化亮化通村道路5公里,协调建设移动信号基站1座,协调天然气建设资金10万元。

  据加海蛟介绍,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我们与相关部门对接,协调产业发展资金300多万元,为村里建设蔬菜大棚7座。我们通过走访发现影响中硷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村里会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户较少,对外宣传不够,缺乏稳定的承包人;二是因为缺少稳定的水源,导致灌溉困难,影响承包成本和作物长势。于是,在周边乡镇的田间地头,只要有大棚种植的地方,驻村人就会停下脚步,咨询农场主是否有种植意愿,同时通过发朋友圈、打电话咨询朋友等方式,不断了解市场,对外宣传中硷村的蔬菜大棚。同时,积极与市县有关单位联系协调项目资金25万元,为蔬菜大棚引入了村集体经济机井配套工程,随着工程的实施,灌溉问题得到了解决,承包问题也随着承包合同的签订得到了解决。市里的农业专家受邀对农户进行了大棚种植的专业指导。如今,机井中涌出的涓涓细流,都化成了绿油油的蔬菜和饱满的瓜果,大棚中帮忙种植和采摘的脱贫户,不仅在实践中学习了种植技术,同时又有了稳定的收入。年底,拿到了分红后的农户们,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满足和欢乐。

  岳静告诉记者,驻村工作队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双节送温暖”活动,为群众发放米面油等过冬物资;农历谷雨开展“助春耕促振兴”惠农活动,为群众发放种子化肥等农耕物资;重阳节开展“情暖金秋·重阳敬老”活动,为老年人发放羊毛被;六一节携手上海公益组织“送温暖进校园”。“现在留在村里的多是一些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因此我们选择一些节假日,联系相关机构开展慰问活动,既能让群众们感受到节日的氛围,也能让群众们感受到来自党委政府的温暖”。

  今年,四支队伍分组走访调研产业发展,入户宣传,确定65户意愿养殖户,协调2.5万元经费购买鸡苗并免费发放,年终通过“帮销”途径,为农户增收,预计年终能获得收益12万元。通过落实产业政策,增加了农户收入,培育了农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工作队自2018年3月驻村帮扶以来,先后在市政协机关的大力支持下,协调落实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接下来,工作队将重点围绕中老年人口轻手工业发展,林下经济发展,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驻村帮扶工作中,助力中硷村早日建成和美乡村!(记者 许鹏 高三宝)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榆林市政协 驻村工作队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