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政协主席陈俊代表县政协:
“组”“室”融合建平台 创新履职提质效
平利县政协创新落实省市政协部署要求,将委员工作室建设与政协联络组工作有机融合,推动履职触角延伸基层,有效提升履职实效。
一、标准化建室,搭好“连心桥”
一是区域建室全覆盖。全县以镇政协联络组为依托,组建起11个区域委员工作室;聚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分别组建了社区工厂和茶饮产业委员工作室;组建界别型和个人委员工作室各1个。二是统一标准高起点。明确“四有”标准,做到“六上墙”,建立完善了联系服务群众、参政议政人才智库、收集反映社情民意等制度,健全委员履职档案,促进履职制度化、规范化。三是选好用好召集人。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委员工作室建设全过程,严把委员工作室召集人关口,吸收地方贤达和精英参与,充分发挥党员引领作用。
二、特色化履职,办好“暖心事”
一是搞活“微协商”。聚焦主导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以及搬迁群众关心的“小库房、小菜园”等问题开展微协商,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二是提好“微建议”。建立驻室委员常态走访收集群众意见机制,通过委员工作室收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6条,一批如道路破损、路灯不亮、下水道堵塞、优化公交线路、安装红绿灯、关爱留守儿童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以解决。三是推进“微监督”。专委会牵头、委员工作室参加,运用带案视察、协商等形式,对校园周边零食摊位管理、公厕管理不到位等委员提案和建议办理情况“全程跟踪”,以协商式监督促进职能部门把意见建议办好办实。
三、广泛化联系,画好“同心圆”
一是当好政策理论“宣讲员”。按照“委员工作室+书香政协+微讲堂”模式,邀请群众参与,举办“委员邀您共读书”26期、委员“悦”读活动23场次、委员“微”讲堂7期,并通过小快板、院坝会、小喇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党的政策,传递党的声音。二是当好信访矛盾“调解员”。依托镇政协联络组,建立乡贤人才智库,实行驻室委员联系村社区和乡贤人士机制,利用委员和乡贤人士影响力,参与化解信访矛盾。三是当好服务群众“勤务员”。把委员工作室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组织委员开展送医药、送教育、送法律、送科技、送文化、送温暖活动,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四、精细化管理,树好“金招牌”
一是建机制。把委员工作室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推行主席会成员、专委会与委员工作室的联系机制,加强对委员工作室的联系指导和督促检查。二是保经费。筹措工作经费39万元,通过“以奖代补”补助各委员工作室,用于场所建设、办公设备、开展活动等必要开支。三是严考核。将委员工作室的管理运行情况纳入各镇政协联络组年度考核范围,将委员驻室履职情况纳入积分管理,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编辑: 吴佳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