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早上,榆林市绥德县崔家湾镇苏家圪凸的村民发现,一架比平时所见无人机大了许多的“飞机”在自村红薯种植基地里飞了起来,边飞边喷洒着药雾。村民们感到新奇,纷纷来到田间一看究竟,原来是榆林市政协委员绥德县委员工作室联合绥德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在开展无人机“一喷三防”作业,助力红薯增产增收。
“这次委员工作室和农机服务中心在我们这开展无人机喷防,既有打虫治病的农药又有促进生长的肥料,让我们省下很多劳力,更为我们今年红薯大丰收带来了希望”,崔家湾镇王梁川村一位种了30多亩红薯的农民感谢的说。
委员工作室深入地头帮农忙
绥德县崔家湾镇苏家圪凸、苏家岩、王梁川三个村的1200多亩川地为崔家湾沙地红薯的核心产区,今年这块地进行了土地整理,但由于土壤营养成分含量低,加之前半年气候偏冷等因素,导致红薯普遍长势不理想、病虫害较多。
为了提高红薯产量,有效防控红薯病虫害,榆林市政协委员绥德县委员工作室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关注红薯产业发展,在前期邀请宝鸡农科院甘薯专家刘明慧老师深入实地查看后,于7月10日联合绥德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采用无人机飞防的方式进行“一喷三防”,通过无人机集中连片统防统治,增强了防治效果,提高了红薯产量,促进了产业健康发展。
这是绥德县农业界别委员工作室自2022年6月份挂牌成立以来,组织开展的惠农服务,据了解,该委员工作室从建设到投入运行不到两个月,工作室根据自身实际和特点,组织委员们深入基层调研,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为群众解决农业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在摸索中取得了一些成效。
完善机构设置发挥工作室帮扶作用
“去年6月2日,绥德县政协为我们四个委员工作室集中授牌,当天晚上,我就确定地点、怎么规划、怎么建设、展示什么内容等事项和专委会进行交流。工作室建成后,立马召集工作室其他几位成员共同商议制定了当年的工作计划,并进行了具体分工,设置组长、办公室、宣传员、技术员等,明确职责,各负其责,迅速进入角色,积极谋划开展各项履职活动”。工作室主任刘治国告诉记者,委员工作室的建立得到了县政协和委员的大力支持。
任何机构要有序运行都离不开规章制度,农业界别委员工作室成立之初,专委会就为工作室成立了党小组和组织机构,制定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印发活动日志表和社情民意信息收集处理登记表,使得工作室的各项工作能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履职。
2022年,农业界别委员工作室成立后的半年内,组织开展委员大讲堂两期,共有13位委员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授课,收集提案32件,收集社情民意信息17件,为群众办实事24件,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履职为民上很好地发挥了农业界别委员的作用。
小小工作室变身履职“大舞台”
刘治国告诉记者,他们界别的委员大部分来自农村,或者事业和工作在农村,所以更接近基层、接近群众,也更了解群众的困难、了解如何去帮助群众。所以在计划工作时,工作室就强调要真正下沉基层、服务农民,干实事、真帮忙。
刘治国就是绥德县远近闻名的红薯土专家,他一直致力于红薯育苗、种植、销售以及脱毒育苗试验等,这些年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经常去田间地头给薯农们做些培训,进行一些技术指导,解决一些困难,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2022年,农业界别委员工作室先后组织委员为薯农送技术送农药解决红薯卷叶病难题,组织“网红”委员为枣林坪镇枣农网上销售红枣,组织委员为100多位农民朋友培训了红薯后期管理技术,组织政协委员、第一书记通过网络为群众销售小米、苹果、杂粮等农产品,组织委员对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进行调研……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帮助、贡献力量。
工作室通过收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如防治红薯卷叶病害、消除道路护栏上存在的安全隐患、解决农村道路和照明困难、加强农村公共交通车辆等,及时为群众解决困难,为党委政府分忧。
刘治国告诉记者,工作室虽然在探索和实践中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广泛收集民意,并以提案、社情民意、调研报告等形式通过政协组织向党委、政府反映这项职能上,我们的宣传还不到位,群众知晓率还不高,收集社情民意信息还不够,履职形式还不够创新。他表示,下一步委员工作室会补足这些短板,力争让工作室在委员履职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记者 许鹏)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