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政协委员工作建设以来,坚持“组织实施有计划、立足委员有特色、明确功能有作用、为民发力有情怀、完善机制有保障、团结各方有影响”的原则,以"镇办全覆盖、界别重点建、委员全入驻、活动显成效"的思路,在“建管用”上下功夫,推动了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服务群众,用心写实委员履职作业。
界别特色 建好联系群众的桥梁
“三包”责任抓落实。柞水县政协成立了以县政协主席为组长领导小组,制定印发《柞水县政协委员工作室创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实行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包抓1个示范点建设、委办主任包抓界别委员工作室建设、镇办党委书记包抓镇办区域委员工作室建设的“三包”责任制,确保工作室建设有序进行。
“八有”标准促建设。坚持委员工作室“学习交流的园地、联系群众的桥梁、社情民意的窗口、协商议政的平台、凝聚共识的载体”功能定位,确定有人员、有标识、有制度、有组织架构图、有工作室成员形象墙和联系方式、有办公设施、有活动经费、有活动开展和档案资料“八有”标准,同时依托现有党员活动室、会议室、阅览室等资源配套委员工作室共享,架起标准化、规范化的联系群众“桥”。
界别特色来“打底”。柞水县政协利用委员不同行业背景、界别领域、特长经验,打造不同界别特色、区域特色、专业特色的委员工作室,建成委员工作室14个,其中区域委员工作室9个、界别委员工作室5个,覆盖了全体147名委员,把工作室建到了旅游景区、医院、书店、企业等地,打通了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制度规范 管好委员履职的平台
柞水县政协坚持品牌化打造、规范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促进委员工作室建设出实效,保障委员工作室履职活动有章可循,让委员履职有热度有温度更有保障。
运行有序,制度保障管理规范。建立了《政协委员工作室工作制度》《委员工作室定期接待走访制度》《社情民意信息收集反馈机制》《柞水县政协"微协商"工作导引》《柞水县政协社情民意报送工作导引》等制度,使委员工作室运行更规范、工作更有保障、活动更具特色、管理更加规范。
履职承诺,严格规范委员履职。建立定期接待走访、收集社情民意和办理反馈等工作制度,制定"每周接待一次群众,每月组织一次集体学习,每季度收集上报一批社情民意,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微协商、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形成一项调研成果"的“六个一”履职承诺机制,让委员工作室实现常态化管理。
职责明晰,日常考核牢牢把关。建立、规范委员工作室履职日志等基础台账,制订委员档案、驻室接待情况记录簿、民情信息簿,民意恳谈会议记录簿和学习培训登记簿“一档四簿”,对工作室活动开展情况实行考核,对于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委员工作室予以撤销,推动工作室活动常态化、高质量运行。
以民为本 用好干实事的窗口
柞水县政协搭建“以民为本”的平台,让委员在服务群众中发挥好作用,写好写实履职作业。
协商“民事”。以委员工作室为媒介,探索“互联网+”履职新模式,通过实行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围绕群众关注的城区师生马路通行安全、高铁建设移民安置等热点,开展“微议政”“微协商”“微监督”27次,推动解决实际问题18个。
化解“民难”。以委员工作室为载体,结合委员专业特点和掌握的资源,组织开展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开展边远村“问诊送药”6期,诊疗困难群众1370人次,组织农技培训3场次,以实际行动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走访“民求”。以委员工作室为单元,发挥界别资源优势,定期组织开展送文化、送教育、送健康、送体育、送科技、送法律、送慈善爱心等基层活动。通过开展政协委员基层大走访活动,走访百名残疾人、百名老党员、百名退伍老军人、百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走访慰问群众2600余人、义诊1800余人、捐赠物资价值60余万元,彰显了政协的为民情怀。
反映“民意”。以委员工作室为载体,定期邀请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和热心市民群众等,参与议热点、广协商、提建议,反映社情民意220条,用实际行动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好委员工作室,写实写深委员作业。(实习记者 寇静 记者 王斌 通讯员 吴函)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