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共建秦创原 助推渭南新发展 渭南市政协调研全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小记

2023-06-25 15:46:22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和国家强盛之基,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作为现代化的发动机,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各界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韩璋 记者 樊星)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和国家强盛之基,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作为现代化的发动机,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为深入了解渭南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在大荔县、蒲城县、渭南高新区等地建设情况。6月14至16日,渭南市政协副主席王志斌带领部分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市科技局就渭南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情况开展调研,聚焦如何用好秦创原(渭南)创新驱动平台,赋能渭南经济社会增长等重点问题。

  近年来,大荔县坚持“农业兴县、工业强县”双轮驱动,大力扶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高标准推进粮食生产安全,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乡村振兴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6月14日,一大早调研组来到了秦创原(渭南)农创谷陕西丰仓原粮食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步入公司大门扑鼻而来的阵阵麦香沁人心脾,生产车间的机器声,麦子在机器里的流动声,声声入耳。通过工作人员详细讲解委员们了解到该公司年加工小麦淀粉2万吨,提取谷朊粉年生产能力1万吨,另有配套的5万吨食用乙醇深加工生产线及3万吨DDGS高蛋白饲料生产线,基本做到对加工原料充分利用。

  在秦创原(渭南)农创谷农科院点位调研期间市政协委员薛萍说,渭南独有的“农科院+”模式充分调动了县级农技推广部门、种子工作部门和合作社的积极性,成功构建了“农科院研发+农技推广+合作社(种植大户)”三级联动示范推广体系,为渭南农业科技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薛萍建议,要将“农科院+”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加速推广,让更多的农业人受益。

  据了解,2021年12月1日,渭南市委、市政府印发了《秦创原(渭南)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并制定了以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主线,按照“一核+两翼+N产业链创新平台”的建设架构,通过集聚农业科技资源、创新创业人才、金融资本,打造渭南农业领域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两翼中蒲城高新区被选中。

  随着蒲城高新区环保农资加工创新驱动发展翼建设,为蒲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今年3月蒲城县召开了政银企对接会,并推行“税务管家”通过政策扶持助力企业发展。

  送政策、送服务上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但目前企业的发展仍然存在部分制约性因素。市政协委员毛小建发现,新型科技创新机构和创新创业平台目前带动作用相比秦创原本部还是较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不够浓厚,自主培育孵化能力明显不足,高新技术人才缺乏。

  毛小建建议,政府相关单位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为企业和高等院校牵线搭桥,参与重大科学技术项目攻关,依托技术、人才、平台等优势,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调研组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秦创原建设决策部署,强化措施、查漏补缺,抓紧抓实抓细秦创原(渭南)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要强化统筹协调,加强工作对接,进一步整合力量、健全机制,积极实施秦创原渭南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催生更多科创项目、科创企业、科创产业,真正把秦创原(渭南)创新驱动平台打造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的有力抓手、重要载体和精彩窗口。要充分发挥政协优势,深入调查研究、务实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全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源源不断地为渭南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编辑: 穆小蕊

相关热词: 渭南 新发展 秦创原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