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发展,献良策,建诤言。2月1日下午,在商洛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主会场内,一场智慧的接力精彩上演。10名政协委员依次走上报告席作大会发言,用民生的视角、睿智的思维、铿锵的话语,传递出追梦路上政协委员的使命担当。
“实施西商融合发展战略,是发展所需,也是民心所向。”市政协委员,民建商洛市委员会副主委张卫军第一个上台发言。他建议通过搭建产业、服务、科创等对接平台,推进综合交通、公共服务、康养旅游、创新创业等一体化,促进两市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医疗卫生等方面深度合作,加快西商融合步伐,助推商洛高质量发展。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围绕教育“双减”,市政协委员、民进商洛市委员会副主委王宁建议强化教师岗位编制管理,建立秦创原人才编制周转池,吸引全国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到商洛工作。实行编制动态管理,深化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和优秀教师“走教制度”,“一校一案”合理组织课后服务,实现教育“减负”和育人质量的双提升。
“商洛环境气候条件优越,天然药材资源丰富,适宜发展药膳产业。”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商洛市委员会主委李曼建议,将药膳发展纳入商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盘子,出台药膳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制定《食疗药膳指南》,建立秦岭药膳菜系标准和健康示范餐厅,强化药食融合产业链,打造“秦岭药膳”品牌,培育壮大药膳产业。
“建议完善‘企业使用、高校聘用、政府补助’产学研一体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使用体系,在各县区核心位置设立秦创原分支孵化器,实现各类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让科技创新为商洛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来自商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市政协委员、结核病防治科科长李彬霞说到。
2022年,商洛探索创建的网格化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机制,使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精细精准。市政协委员,市司法局行政争议处理科科长张丹建议,应将该机制纳入各级各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建立片长(网格员)补助落实、激励表彰机制,成立市大数据管理机构,为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区、高标准建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凝聚强大合力。
“前两天召开的商洛市第二届乡党回乡发展大会总引资额59.93亿元,老乡已经成为家乡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市政协委员,陕西丰源钒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传奇建议建好“老乡”资源信息库,打好“迎老乡”的硬件基础,强化“回故乡”的联系联络,做实“建家乡”跟踪服务真正让“老乡”愿意回、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2023年春节,商洛旅游综合收入13.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6.8%和272.7%,全市文旅市场强势复苏。市政协委员、商州区政协主席闫争民建议聚焦“康养之都、宜居城市”“秦岭最美是商洛”“22℃商洛”等品牌影响力,利用商洛区位交通优势,深挖特色优势资源,提升项目内在品质和外在服务,做深做优“旅游+康养”“旅游+研学”等旅游新业态,不断提升商洛旅游独特魅力。
市政协委员,丹凤县政协主席王舒建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古村落保护地方性法规,让留住“乡愁”真正实现有法可依。适度安排古村落保护经费预算,尊重村民愿望诉求,统筹挖掘古村落历史价值、旅游元素与文化内涵,打造特色古村落文旅融合品牌,让乡村留住“形”、守住“魂”、吸引“人”。
链主壮则产业强,产业强则经济强。市政协委员、市招商服务中心主任李秋霞建议,以产业链招商为发力点,补齐产业短板;以招大引强为着力点,提升产业链层级;以强化服务体系为切入点,优化产业链发展环境,助力商洛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委员、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主任田晓建是大会发言的最后一位,针对新冠病毒持续性、反复性的特点,他建议,统筹床位使用,按需调配各医疗机构物资供应,建立科室专家包联指导、会诊制度,加快科室收治速度,做好医护人员储备,筑牢“新冠病毒”防护墙,守好人民群众健康生命线。
“敢讲话、讲真话、接地气,言之有物、切合实际、简单明了、建议精准……”会后,大家纷纷表示:委员们的发言立足市情、心系发展、情系民生,提出一系列务实举措,充分体现出对推动商洛高质量发展的拳拳之心和殷殷之情。很多意见建议,一定仔细研究。
走出会场,委员们踌躇满志,同心奔向新一年的履职之路,将以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勇于担当的风采,为助力商洛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实习记者 寇静 记者 王斌 通讯员 田莉)
编辑: 吴佳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