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记者蒋维博)“委员提案提到了疫情防控的关键点、要害处,在‘提得好’上下了功夫”。11月16日,在铜川市政协召开的第54号提案“面对面”办理协商会上,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原育才开言便对所承办的提案质量连连叫好。
铜川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54号提案是市政协委员刘团会牵头,联合3名委员共同提出的,出于对全市专业流调技术人员力量薄弱和应对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担忧,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收集意见、认真思考分析的基础上,于今年年初撰写了《关于加强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建设的建议》,经审查立案后,被市政协提案委列为重要提案督办。
该提案建议,在现有流调队伍的基础上,扩充专业技术人员力量,并抽调基层医疗单位、疾控、公安等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流调工作水平,确保一旦出现新的疫情燃点,能迅速研判、果断决策,做到精准锁定密接人员、精准划定风险范围,及时控住传染源、阻断传播链,防止蔓延扩散外溢。
好提案迎来好“礼遇”
流调溯源是疫情防控工作中最前沿、最基础的环节,短时、快速、高效锁定密接人群,对于抑制新冠病毒扩散蔓延极为关键。“提案未雨绸缪,对全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前瞻性、预警性作用。”应邀参会的界别群众温建生说。
《关于加强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建设的建议》聚焦民生热点、群众期盼,紧扣社区、乡村等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为全市人民众志成城共同阻击疫情贡献了政协智慧。据该提案办理单位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原育才介绍,提案交办后,他们把提案办理与践行“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工作要求紧密结合,通过提案办理以点带面,全力推进流调溯源工作再上台阶。
首先,成立“三公”融合流调溯源工作协调指挥机构,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流调溯源工作流程和现场流调溯源组织架构,并借助“三公”融合大数据流调溯源平台,推动流调溯源科技化、信息化、便捷化。
其次,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市级流调溯源专班,搭建市、区县疫情防控流调溯源指挥体系,“三公”流调溯源队伍总人数现已增加至1042名,并抽调772名专业人员组成三级备勤流调队。同时,采取教育培训、以考促学、以考促练等形式,共培训4840人次,有效地推动了流调溯源队伍专业能力持续提升。
流调溯源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风向标”和“指挥棒”。截至目前,铜川市先后多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10月12日,全省启动疫情防控战时机制以来,铜川市未出现本土感染疫情,守住了一方净土,流调溯源工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零距离”协商碰撞出新火花
经过不断优化提升,流调溯源工作越来越细致,也越来越科学精准。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市政协委员、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郭春丽感受最深,“调查问卷有统一模板,电话询问只问一次,避免了很多重复性工作,这得益于‘三公’融合大数据平台”。
“改变了以往疾控部门‘三五个人、七八条枪’单打一的局面,工作力量得到了显著加强。”市政协委员左涛说,公安、公共卫生、工信三家联合开展流调溯源,工作越来越顺手,处置也越来越迅速精准。
“尽快建立健全新区疾控机构,给市级公共卫生机构‘腾出手’”“利用本地教育资源,培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流调专业人才。”“加强社区人员流调培训不可忽视。”……参会的政协委员、界别群众代表对提案办理效果进行评议的同时,也对疫情防控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也于近期发布了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最新措施。对此,郭林委员建议,要对照新措施,严密排查疫情防控存在的漏洞和短板,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优化调整防控措施,避免出现简单化、“层层加码”“一刀切”等问题。
“随着中、省对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要做好应对大规模疫情防控准备,确保流调队伍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应邀参会的界别群众刘旭晨说。
“面对面”协商,“零距离”互动,既推动了部门吸纳建议更直接,也碰撞出思想火花,举一反三,推动全局工作向深向实。参加办理协商会的市政府督查部门相关负责人直言听到了政协“好声音”,提案工作真正做到了“写到纸面,提到桌面,落到地面。”
市政协副主席侯小洲最后表示,提高提案办理协商质量是提高提案工作整体质量的重要环节,要把提案办理工作放到全局工作中去谋划落实,加强沟通协商,使提案建议有落实、办理有质量,切实把提案建议转化为履职成效,扎实筑牢全市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
编辑: 穆小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