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发展底色 筑牢生态屏障——延安市政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题调研侧记

2022-09-08 09:07:54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退耕还林前,延安每年有大约2.58亿吨黄沙流入黄河,占入黄泥沙总量的六分之一。1999年,延安在全国率先开展大规模退耕还林。二十多年来,随着植被增加,延安生态逐年恢复,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道路。...

  □ 记者 陈雪

  退耕还林前,延安每年有大约2.58亿吨黄沙流入黄河,占入黄泥沙总量的六分之一。1999年,延安在全国率先开展大规模退耕还林。二十多年来,随着植被增加,延安生态逐年恢复,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道路。

  带着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牵挂,7月26日起,延安市政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题调研组沿着吴起、志丹、富县等一路前行,全景式开展细致调研。望着车窗外的绿树青山,眼前郁郁葱葱的黄土高原让调研组成员感慨万千:“23年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这组数据是延安掀起退耕还林史无前例“绿色革命”的生动注解:截至2021年底,延安退耕还林面积达1077.47万亩,工程涉及124.8万农村人口,全市80%以上的农民受益。

  山川大地由黄变绿,延安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延安取得的非凡成就,是延安人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驰而不息交出的时代答卷。

  延安市政协委员、子长市草原站站长史雄如是调研组成员之一,也是促成此次调研的提案人。“我是一名老委员,也是退耕还林的见证者。”史雄如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二十多年来,虽然成效显著,但生态依然脆弱,新的生态平衡尚未形成。

  为了巩固好退耕还林成果,在今年召开的延安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史雄如提交了《关于严厉打击破坏林草资源行为,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的建议》的提案。这件提案引起了主席会议成员的共同关注,并被确定为由市政协副主席任建新督办的重点提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被列为常委会会议协商议题。

  退耕还林还草后,载畜量是否合理?林分结构是否单一?农民收入怎么解决?带着一个个重点关注话题,调研组首先来到位于延安西北部的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吴起开展调研。

  “山是和尚头,沟是千丘丘,三年两头旱,十种九难收。”这是老百姓口中退耕还林前的吴起。那时脆弱的生态环境及尖锐的林牧矛盾,成为吴起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1998年,吴起确立了以“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林牧主导、强农富民”为基本内涵的生态型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吴起的先行实践成为后来国家出台退耕还林政策重要的经验来源。

  在吴起胜利山和吴仓堡镇周关村,调研组放眼望去,眼前是成片的山桃山杏树。“这里原来都是沙棘。”吴起县林业局副局长刘广亮说,吴起最初的种植品种以沙棘为主,灌多乔少,林种树种单一。为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发挥经济林效益,“十三五”以来,吴起在“修”字上做文章,实施三北防护林等中央财政补贴项目,完成退化林修复8.4万亩、退耕地森林抚育93.5万亩,逐年减少沙棘,重点发展山桃山杏、油用牡丹等产业。

  “即便如此,目前全县仍有100多万亩荒山荒地需要治理,60万亩退化林需要修复。”刘广亮告诉调研组。

  “吴起的退耕还林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吴起县委常委、副县长耿文忠说,连续二十年,吴起都是全市退耕还林考核第一名。这些年,吴起退耕还林涉及户平均每户拿到了10.3万元的补贴,但随着政策性补助到期,林业产业滞后,老百姓收入就可能没有保障。

  带着同样的担心,延安市政协委员、市退耕办总工程师白应飞说,随着国家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兑现陆续到期,以退耕还林为主的农户收入肯定会受到一定影响。他建议,要多争取国家造林补贴项目,用好森林抚育、再造项目资金,提高生态效益补偿,推动退耕还林高质量发展。

  山变绿、水变清、天变蓝,随之带来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

  调研组了解到,《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和《延安市封山禁牧管理暂行办法》相继出台后,有更多的延安人意识到,要想实现“人变富”,就要大力发展林果业、设施农业、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尤其是要在山羊转湖羊、散养变圈养上下足功夫。

  “今年羊肉价格怎么样?”8月5日,调研组一行来到安塞区建华镇闰发湖羊养殖场,市政协主席杨光远关心地问起湖羊养殖经济效益。

  养殖场负责人李开金介绍说,自己原来在外做油气服务业务,受家乡规模养殖企业扶持政策吸引,回来后成立了合作社,投资约1200万元建成了标准化湖羊养殖场,解决了村里12名村民的就业问题。目前,养殖场存栏湖羊近5000只,二期万只湖羊养殖基地规划正在设计中。

  据安塞区建华镇党委副书记李彦介绍,建华镇以“山羊退、湖羊进”为发展重点,以创建“养殖强镇”为目标,通过狠抓规模养殖、高效养殖、集约养殖,现已发展116个规模养殖场、13个千只湖羊养殖场、48个百只湖羊养殖场。

  放养山羊是陕北传统产业。为确保养殖户受益,安塞区实施“绿色产业富民”战略,对新建肉羊存栏达到500只、1000只、2000只的养殖企业,分别补助10万元、20万元、40万元。此外,重点发展以棚栽、草畜、林果为主的农村主导产业。如今,这块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70%以上。

  调研了解到,志丹县也出台了《关于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永宁镇、义正镇林区无耕地养羊户发展产业,凡养殖20只以上适繁湖羊且验收合格的给予资金奖补。

  “养羊是很多老百姓的收入来源。”志丹县政协主席白保明认为,现在森林资源管理压力增大,林牧矛盾依然突出,偷牧乱牧现象时有发生。

  顺宁镇镇长白小康说,受疫情常态化防控影响,农民外出务工减少,养羊放羊成了很多人返乡后的选择。而乡镇政府只有属地责任却没有执法权,让封禁工作的开展有一定难度。

  延安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亦君建议,应赋予乡镇执法权,配备专门的车辆、设备、执法经费,完善执法程序。

  “简政放权,将执法权下放到乡镇迫在眉睫。”延安市政协委员、市水务局四级调研员张飞也认为,要有效遏制乱牧现象,必须成立林业执法队伍,在基层一线成立林业稽查执法机构,加大林业行政案件查处力度,保护现有退耕还林成果。

  近半个月调研中的所见所闻,让委员们为延安退耕还林取得的显著成效感到由衷喜悦。大家认为,巩固好退耕还林成果,推进退耕还林高质量发展,厚植生态底色,筑牢生态屏障,促进生态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延安仍任重道远。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延安 政协 退耕还林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