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适应新要求做大做强首位产业,如何促进工业集中区转型升级,如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如何加快实现追赶超越……6月23日至24日,商洛市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组织政协常委、委员、相关部门紧扣“做大做强首位产业、推动工业集中区转型升级”进行专题协商议政。
“会前,市政协组织各相关部门和政协常委,深入开展调研,认真撰写报告,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各县区政协围绕工业集中区和县域经济首位产业也开展自主调研,为协商议政做了充分准备。这次常委会,市政协专门聚焦首位产业发展开展专题协商议政,希望委员们努力为做大做强首位产业、推动工业集中区转型升级,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商洛市政协主席王宁岗表示。
这一专题选到了商洛市委市政府的心坎上。市政府副市长刘伟和委员们交流时表示,“首位产业、特色集群培育是商洛转型之基、发展之要,只有通过做大做强首位产业来增强经济实力,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推动发展、解决问题。”
随着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二十条措施》《优化产业布局培育首位产业推动工业集中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的出台实施,明确各县区工业集中区首位产业,全市工业集中首位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洛南县域工业集中区是2009年经省政府批准的首批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已成为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市政协委员、洛南县政协主席李江峰建议,应明晰发展定位抓规划,始终坚持走园区化、集群化、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聚焦产业抓链条,突出品牌效益抓特色,以创建省级经开区为抓手,以“开放创新、集约高效、绿色生态”为导向,着力搭平合、引项目、兴产业、育集群,做大做强首位产业和特色产业。
在丹凤县,葡萄酒的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话题,也是一个具有人文情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彰显社会综合效益的新命题。丹凤葡萄酒既是三产融合的龙头企业,又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
做强县域经济首位产业,擦亮丹凤葡萄酒“金字招牌”。市政协委员、丹凤县政协主席王舒建议,要立足高远,将丹凤葡萄酒发展纳入市委、市政府发展规划战略部署,坚守品牌意识,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打造“工农联盟”性质的“文化经济共同体”,做好丹凤葡萄酒文化挖掘整理,讲好红酒产区和发展故事,让葡萄酒文化成为真正的文化符号和地理标识。
“商洛每个县(区)确定1个首位产业,2至3个特色产业,方向明确、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在发展首位产业过程中应立足当地生态、区位、资源、文化‘四大潜能’定位培育,还要依托当地骨干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市政协委员、柞水县政协主席王博讲道。
“骨干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的确不可小觑。”市政协常委、市城投公司董事长叶春祥建议,要大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各县区首位产业都要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至少一个龙头企业,建立骨干企业领导联系机制,在每个首位产业培育至少一家上市企业,通过上市,推动企业不断规范提升品牌影响力、技术创新能力、营运管理能力等核心竞争力。
“做大做强首位产业,还要处理好首位产业与特色产业的关系。”市政协常委、陕西蓝晟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蓝舰讲到,“商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发展的最大特色和优势,要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的关系,落实‘生态立市’战略,坚定不移发展生态产业,走好首位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首位产业发展过程中,产业集群成链水平不高是普遍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参与调研活动的市政协委员、市商务局党组书记韩东文建议。在首位产业的培育发展上,一旦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切忌“翻烧饼”“瞎折腾”,要坚持‘—张蓝图干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要真正做到依托比较优势,实施延链补链,用5年至10年培育一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首位产业,打造全产业链集群。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市政协常委、市服务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发春建议,积极探索科技金融体系,强化秦创原(商洛)建设,加快落实高管、骨干人才激励政策,推动人才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用以科技创新支撑首位产业高质量发展。
“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首位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保障,使企业来得了、落得住、能发展。”
“要处理好工业集中区首位产业与县域经济支柱产业的关系。”
……
此次常委会上,调研组成员和委员们累计提出9大类160条做大做强首位产业、助推工业集中区转型升级的意见和建议,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新一届委员服务大局、勇于担当、能参善谋的新风貌。
市政协副主席、专题调研组组长夏启宗表示,将认真归纳整理此次专题调研意见建议,形成一份质量高、操作性强的调研报告后送市有关部门,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贡献政协力量。(实习记者 寇静 记者 王斌 通讯员 田莉 白为)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