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慧丽)“各职能部门在平台建设、管理运用上各自为战,效果不明显,现有资源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方面,“两代一委”和党员群众缺乏交流平台,角色意识淡薄;另一方面,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表达诉求和意愿的要求更为强烈。“两代一委”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这就迫切需要和党员群众之间架设联系沟通的桥梁。
为拓宽联系和服务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渠道,白河县聚焦换届后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闭会期间的作用发挥,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创新建立“两代一委”工作室,积极探索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形式,着力破解换届后“两代一委”闭会期间履职能力不强、履职热情不高、履职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推动“两代一委”联系服务群众有新平台、履行职责有新作为,使联系服务群众规范化、长效化,着力打通了服务群众、凝聚共识的“最后一公里。”
搭建平台 打造委员履职“主阵地”
“长期以来,我们不少政协委员一年只参加一次会议,通常只有在参加政协活动时,才考虑如何履职。现在,委员们都有机会下沉到镇村,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给广大群众,同时可以直接了解基层一线的所想所盼,使我们联系群众更紧密了,角色意识也更强了。”“两代一委”工作室的建立,使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彰显和发挥,增强了委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深受政协委员的欢迎。
白河县坚持“整合资源、一室多用、共建共享、便民实用”的原则,按照有固定场所、有醒目标识、有服务主题、有工作人员、有管理制度、有活动记录“六有”工作标准,在各镇、相关行业部门建立“代表委员工作室”,制定代表委员接待群众工作流程,并将代表委员照片、联系方式、工作流程、活动安排和工作制度上墙公示,合理编排代表委员驻室开展活动。建立定期研判、联席交办、参与决策、述职考核、激励保障等工作制度,为各级代表委员履行职责、联系群众搭建工作平台。
5月10日,城关镇群力村村民徐涛一大早来到“两代一委”工作室,反映在向群路群力村段道路修建过程中,进度较为缓慢,来往车辆多,灰尘大,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周围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了解情况后,我第一时间前往群力村进行现场查看,并与该路段的施工方取得联系,协调加快工程进度。”驻室接待的镇党委副书记、县政协委员鲁磊回忆道,“一开始,他带着怨气,气呼呼的,通过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耐心细致的解释,最后赢得了理解和支持。
“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到思想情绪和生产生活。这需要我们在平凡的工作中坚守,持之以恒地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办好。”城关镇党委书记余志威表示,要强化规范管理,创新工作载体,真正把“两代一委”工作室建设成为镇党委政府与群众交流的沟通站、法律政策的普及站、民情民意的收集站和群众难事的化解站。
“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活动阵地,有‘家’的感觉真好。”走进双丰镇“两代一委”工作室,县经贸局局长、政协委员雷勇表示,群众愿意吐露心声,是对委员的信任与期盼,我将倍加珍惜这一平台,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努力工作,为白河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书写好委员答案。
贴近群众 推动委员履职“接地气”
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采茶好时节。双丰镇孔城村村民王绪华拿着一叠厚厚的钞票,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刚开始种植茶叶,对采摘茶叶的技术掌握不好,采下的鲜叶质量差,卖不出好价钱,当时我非常着急,多亏工作室的陈委员帮了我们.....”谈起春茶增收情况 ,王绪华内心充满感激。
“孔城村种植茶园2000余亩,正值茶叶采摘和加工的黄金时期,接到老王反映的问题后,我立即联系本镇君临茶厂的业主,组织茶叶技术人员对广大群众进行现场免费培训,使茶农掌握了鲜叶分类采摘的技术要领,提高了鲜叶采摘质量,为村民解决了一大难题,春季仅茶叶产业为全村增收近百万元。”谈及此事,县政协委员陈武志动情地说:“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的过程,是委员们联系群众、了解民生的过程,让我们在履职尽责、建言献策时能够更接地气。”
小阵地大舞台。委员们纷纷积极行动起来,将工作室作为履职阵地,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搜集社情民意,促进村上发展,传递政协声音,广泛联系群众,深入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并以委员提案、社情民意、专题报告、委员建言等履职形式,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诉求,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委员们的信息来源不畅、履职工作断档等问题。
“双丰镇‘两代一委’工作室作为全县首个建成启用的工作室,确定每周二为代表委员固定驻室接待日,将镇内所辖21名县以上代表委员统一分成7个小组,轮流驻室接待群众。驻室接待群众按照“谁接待、谁答复”的原则,认真填写《民情日志》,将接待群众的基本情况、反映问题、意见建议、办理答复等情况做好登记。对收集的意见建议,按照建立台账、研讨分析、问题交办、跟踪反馈、公开公示的流程,由镇党委牵头汇总整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通过专报、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召开联席交办会议等形式反映给有关部门;对深层次、代表性较强的问题,县政协组织委员开展调研,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为县委政府解决问题提供决策参考,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委员联系群众的真诚务实,使委员联系群众有实效。截至目前,双丰镇“两代一委”工作室接待群众1000余人次,收集、整理群众意见建议200余条,向群众讲解政策、解答疑问、提供咨询近2000次。在各方通力协作下,一批老百姓身边的急事难事得到了解决,让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了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群众利益无小事,点点滴滴总关情。这仅是白河县政协委员服务基层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县11个镇和相关部门陆续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按照地域和行业特点,160余名市、县政协委员全部编入相应工作室开展工作。各政协委员依托工作室倾听百姓呼声、化解社会矛盾、直接服务群众,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真正成为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
提质扩面 推动委员履职“常态化”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与代表委员们拉家常话里短,还为我们办实事……”这是双丰镇五星村群众潘远森的心里话。
潘远森家里4口人,脱贫后长年在县内工地打工,妻子在村里的公益岗担任保洁员,夫妻二人同心协力,供两个孩子上学,日子过得比较安稳。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21年8月5日,潘远森在邻镇的项目工地上从事钻工,因山地松塌从山坡坠落,导致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小肠破裂,腹腔大量积血。出院后,潘远森经司法机构鉴定为七级伤残,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残酷的现实他们实在难以接受,因赔偿事宜与公司产生的纠纷一直是令镇村头痛的事情。双丰镇“两代一委”工作室运行后,按照委员结对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双丰镇司法所所长、县政协委员杨双鹏联系潘远森,他倾注耐心、细心和恒心,积极上门宣传相关法律规定,不厌其烦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多次调解,最终达成协议。
“很多代表委员工作经验、社会阅历、专业知识都很丰富,他们积极参与基层社会矛盾化解,不仅进一步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而且深入了解群众的真实声音,发现隐藏在社会中的真正问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星村党支书记项尔林说。
据了解,白河县政协委员在工作室定期轮值“坐诊”的同时,积极开展“出诊”和“接诊”,建立健全直接联系党员群众制度,采取集中走访、专题走访、应约走访、个人走访、民意征询、结对帮扶等形式,及时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委员们结合职业特点和各自专长,定期组织开展政策咨询、科普教育、走访慰问、矛盾调解、社会服务等生动活泼、特色鲜明的履职活动,充分发挥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深入组织开展“先进工作室”、“明星委员”评选活动,将委员参加“两代一委”工作室活动情况作为其履职的重要考核内容和评先树模、连选连任的重要依据,实现服务党员群众常态化,让人民群众能够真切地看到政协的“身影”、听到政协的“声音”、感受政协的“作为”。
委员在值班,政协在作为。如今,“有事就到‘两代一委’工作室”,成了白河县广大群众的口头禅。“两代一委”工作室的建立,探索出了一条政协委员履职规范化、常态化的新路子,让政协履职从“纸对纸”走向“面对面”。一个个工作室像一座座“连心桥”,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广泛凝聚共识、反映社情民意、促进基层协商、服务群众需求。
“‘两代一委’工作室扎根于基层一线,融入群众之中,是委员履职的大平台、政协工作的好抓手、服务群众的新载体。”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余盛武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将积极主动把握新定位、追求新作为,健全完善工作室运行机制,敞开大门,开门纳谏,着力打造说事、议事、理事于一体的政协为民履职特色品牌,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白河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政协力量。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