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定盘星”打好“组合拳” 推动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向纵深发展— —省政协推动解决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座谈会发言摘编

2022-04-21 08:46:50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注重强基固本,下功夫提素质、转作风,干事创业活力显著增强。...

  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副主任、十二届宝鸡市政协主席何存贵

  聚焦“两个薄弱”增强干事创业活力

  (一)注重强基固本,下功夫提素质、转作风,干事创业活力显著增强。

  一是积极争取市委重视支持。宝鸡市政协持续抓好中省政协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对标省委《实施意见》逐项落实,协助市委出台《贯彻落实〈中共陕西省委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的任务分工》,提出6个方面35项任务,明确承办部门和完成时限,为解决“两个薄弱”问题提供坚强支撑。二是夯实政协基层基础。围绕加强县(区)、镇(街)政协组织建设,建议党委在换届时选优配强基层政协工作干部队伍,推进政协组织向基层延伸。目前,全市各县区均在镇街设立政协学习联络组,保证基层政协活动经常性开展。三是强化制度集成创新。对标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新要求,对市政协党组工作规则、会务、调研等进行系统梳理,加强制度集成创新,对39项制度进行修订完善,构建具有宝鸡政协特点的制度体系,推进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四是打造智慧政协平台。建设“一网一端五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智慧政协平台,将提案办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协商议政、委员管理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让政协工作插上信息化翅膀。

  (二)聚焦协商主业,下功夫提质量、增效果,政协履职成效明显提升。

  一是围绕全市大局精准选题。围绕党委、政府看到还未看透、想到还未细想、实施还未到位的重要问题,瞄准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积极主动选题,去年共谋划18个协商、视察、调研议题,涵盖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二是首次推出“双月协商”议政模式。年初确定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六个重大问题作为双月协商议题,通过调研视察、座谈交流、专题协商、汇集民智,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了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调研协商成果,其中3篇调研报告被评为全省政协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三是提高建言资政影响力。精心实施年度协商调研计划,着力打造资政建言精品力作16篇,做到了选题精准、调研有深度、协商有力度、报告有高度,助力宝鸡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三)围绕全市大局,下功夫聚合力、扬正气,发展正能量进一步汇聚。

  为民办实事成效显著。380多名市政协委员深入开展“双走进”和“委员活动日”活动;发挥委员扶贫济困作用,累计投入帮困资金1018.7万元,帮扶困难群体7.6万人。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今年3月初,宝鸡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市政协闻令而动、主动作为,第一时间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响应,投身抗疫一线、同心抗疫,推动复工复产,累计捐款捐物1200余万元,在抗疫大考中彰显了政协力量。

  针对解决“两个薄弱”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市、县区政协普遍还存在“两人一委”“一人一委”的问题,机关工作人员少、流动慢、老龄化和断层现象较为严重。建议从省级层面出台文件,在增加政协机关编制、加强政协机关干部提拔交流等方面给予明确支持。二是市县区政协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建议省政协支持推进省市县三级政协信息化建设,建立上下贯通的政协网络信息平台,推动政协各项工作“上网”,实现从“面对面”到“键对键”的转变。三是建议省政协拓展与市县区政协之间的相互交流,搭建更多学习、联谊、履职等平台,促进全省政协工作再上新台阶。

  省政协经济委副主任、十四届铜川市政协主席刘印生

  找准突破口 下功夫解决“两个薄弱”问题

  一、在解决“人员力量薄弱”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五项工作:一是在吃透上级政策要求基础上,主动向市委汇报,争取市委重视和支持,成立铜川市委解决“两个薄弱”问题专题调研组。二是对市区县两级政协人员编制等情况进行调研,摸清市区县两级政协人员编制底数。三是到商洛市政协考察学习他们在增加机构编制方面的具体做法,重点让组织部和编办部门了解省内其他地市为什么能做、怎么做的经验。四是结合调研和考察学习情况,研究解决方案,向市委呈送书面报告,并向市委书记作专题汇报。五是邀请市委书记出席市政协全会和委员培训会,就解决“两个薄弱”问题给市级有关部门和区县提要求、压担子。两年来,市政协配备了党组副书记,增加副秘书长职数1名、科级职数3名,增设委员建言资政服务中心,增加事业编制10名;区县政协全部配备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以增设专委会办公室并配备主任、增加专职常委等方式解决“一人委”问题,市区县政协人员力量得到加强。

  二、在解决“基础工作薄弱”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召开市区县政协“诸葛亮会”,让市政协各位副主席、专委会主任、研究室主任和各区县政协主席,先吃透上级有关政策,对工作现状进行专门调研,然后座谈交流发表意见。二是经过大量调研和座谈,研究“怎么干、干什么”的问题,统一思想,明确高质量推进政协工作的标准要求,具体就是要树牢高质量的工作理念、打造高质量的委员队伍、做好高质量的调查研究、建立高质量的落实机制、强化高质量的务实作风、提升高质量的服务能力。紧扣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大事、要事、难事履职尽责,确保“党委想什么、政协就议什么,政府做什么、政协就帮什么,群众盼什么、政协就呼什么”。三是在深化认识的基础上,结合铜川实际,提出高质量发展五个“3+1”,即工作思路“3+1”、工作要求“3+1”、工作方法“3+1”、发挥委员作用“3+1”、队伍建设“3+1”,让委员履职有方向、有载体、有平台、有保障。两年来,市政协开展重要协商活动27次,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协商成果25次,为铜川高质量转型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创新开展政协委员、机关干部与农村贫困户“结亲戚”活动,让委员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更好地担当社会责任,得到省政协、省委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和铜川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建成市政协委员工作室7个、区县委员工作室19个,推动政协协商不断向基层延伸。修订完善、制定出台各方面制度20余项,形成分级负责、上下贯通、高效运转的工作格局,使政协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强培训,提升两支队伍履职能力。建立委员履职档案,对优秀委员进行表彰,激发委员履职热情。提拔、晋升、交流科级以上干部30余人次,调动了政协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针对解决“两个薄弱”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议省政协争取省委支持,对地方党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解决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有关情况开展专项督查。二是建议省政协出台《关于加强和促进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三是建议省上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对健全市县政协组织机构设置、增加机关人员编制等作出刚性要求。

  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副主任、五届渭南市政协主席陈俊哲

  解决“两个薄弱”提升政协工作质效

  一、高度重视“两个薄弱”问题。

  一是深入学习,深刻领会精神。渭南市政协重点就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开展学习、培训、宣讲、辅导等活动,学深悟透,用以指导实际工作。二是争取市委支持。市政协党组不等不靠,主动向市委汇报、请示工作,代市委起草《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政协党组书记经常向市委就政协体制机制、人员编制、委员和干部问题、办公环境等进行请示汇报,邀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到机关调研走访,共同协商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工作。三是指导基层抓好落实。市政协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县(市、区)政协调研,专题听取“两个薄弱”问题汇报,交流经验、提出要求,促进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在基层落地落实。四是创新机制体制推进会议精神落实。在全市政协系统开展“创争出”工作,推动政协工作从注重“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转变。

  二、推进解决“两个薄弱”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中央提出的一些刚性要求得到落实。针对市县换届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全市11个县(市、区)政协设立了秘书长,大部分县市统战部长兼任了政协党组副书记。市县政协均设立了机关党组,专委会设立了党组织,基本实现“两个全覆盖”。二是委员队伍建设有成效。成立委员工作室40个,加强委员履职管理和平时考核。指导县(市、区)政协逐步推开委员工作室建设,为委员有效履职搭建平台。三是机关建设得到加强。市政协机关环境建设提上议事日程,部分县区政协办公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市政协建成全省首家市级政协文史园,临渭区、合阳县建成文史馆。政协机关编制有不同程度增加,部分政协干部得到提拔使用。

  针对解决“两个薄弱”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建议对市、县目标责任考核时,参照河南省做法,把对支持政协工作列入考核指标,夯实落实责任。二是建议省委对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助推解决问题。科学设立政协党组织,以省委文件明确政协党组织的设置、运转以及党员委员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具体要求。三是要把政协培训内容列入党校计划中,各级政协由于资源、场地、资金问题限制,建议参照全国政协做法,由各级党校开设委员培训专班,定期开展培训,实现委员学习培训全覆盖。四是增加政协编制,加强政协干部交流使用。建议省政协协调组织、编办等部门,按县、市(区)人口规模确定政协机关人员编制和专门委员会数量,全省政协系统可参照标准落实,消除“一人一委”现象,解决政协专委会上下不对应问题。五是建议省政协为各市县政协在机关建设方面争取财政和项目支持。

  省政协提案委副主任、五届延安市政协主席薛海涛

  补齐短板弱项 推进解决“两个薄弱”

  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

  一是及时传达学习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中共延安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市政协党组传达汇报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市政协常委会专题学习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学习研讨活动,注重学用结合,推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走深走实。二是举办政协委员培训班集体学习会议精神,教育引导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新使命新方位。三是市委研究出台《实施意见》。四是加强督导检查,跟进督促指导县区政协落实落细会议精神。2019年以来,延安市政协工作取得了新进步、新成效,全市政协工作呈现出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方配合的良好局面。

  二、扎实推动解决“两个薄弱”问题。

  坚持把解决“两个薄弱”问题作为补齐政协工作短板弱项的关键来抓,推动解决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调整优化市政协机构编制。市政协主席、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各工作机构主任和驻会常委实行编制单列。文史委下设文史资料展览馆,核定编制4人。二是加强政协党组领导班子建设。市委统战部部长兼任市政协党组副书记,13个县(市、区)政协已有8个县区统战部部长兼任政协党组副书记。三是协调支持县区政协充实工作力量。召开市县政协推动解决“两个薄弱”问题调研座谈会,支持县区政协基本解决“一人一委”问题。四是加强政协干部交流使用。五届政协期间,市政协有24位同志得到提拔和交流使用,促进了政协干部年轻化、专业化。五是强化制度保障。及时向市委汇报,争取将解决“两个薄弱”问题纳入《中共延安市委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加强政协自身建设方面增加“各县(市)区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及专委会主任编制单列,不占县(市)区政协机关行政编制”等内容,以制度保障解决“两个薄弱”问题。

  针对解决“两个薄弱”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强市级政协机构建设。建议市政协设立4个副秘书长(其中1名为非党专职副秘书长),副县级实职编制单列;在现有专委会设置基础上,增加党办、农业农村科、侨务外事科,解决省市县政协机构设置不对等、联动协商衔接不顺畅等问题;设立政协信息中心,强化信息宣传和智慧政协建设。二是充实县区政协工作力量。统一县区政协专委会数量、名称,副科级实职编制单列;设立存史资政专门机构(比如文史馆),设立研究室,加强政协理论研究。三是进一步加大政协干部培养和交流使用力度,促进干部双向流动。四是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全国、省、市三级政协培训机制,特别是应多开展高层次学习培训,增加基层人员培训比例和数量,让市县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接受高水平教育培训,切实增强履职本领和能力。

  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副主任、四届榆林市政协主席刘春桥

  开拓创新探索解决“两个薄弱”新路径

  解决“两个薄弱”问题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思想的有效举措,也是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针对“两个薄弱”问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做了一些探索。

  争取市委支持方面。一是在榆林市委召开政协工作会议之前,深入调研,提出建议,与市委办沟通,将优化政协机构设置、健全委员管理机制、解决机关人员编制不足、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等关键问题写入市委文件,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市政协党组在市上机构改革、人事动议之前,积极向市委主要领导汇报有关情况,主动与市委组织、编制部门协商,有效解决相关问题。三是市政协每年在制订协商计划时,首先征求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将他们提出的议题作为协商重点,确保政协工作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完善规章制度方面。一是着眼政协工作规范化,修订完善《全体会议工作规则》《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等规章制度20余项,形成了以协商制度为骨干,以党建、服务保障、干部考核等为支撑的制度体系,筑牢政协工作创新发展的制度基础。二是着眼提升委员履职能力,修订完善《委员履职规则》《委员管理办法》等,打造了一支政治素质好、议政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政协委员队伍。

  搭建协商平台方面。一是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不断提高全委会协商、常委会专题议政协商、调研视察协商、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界别协商质量。二是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市政府市政协联席会议,围绕全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互动协商。三是打造“请你来协商”平台,组织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群众代表和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开放式协商平台,推动有关问题解决,受到群众广泛好评。四是积极探索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在街道、社区、企业创建文化创意、社会公益、红色教育、法律服务等10个不同特色的委员工作室,开展各类“微协商”活动30余次,提出意见建议80余条,实现了政协协商同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结合。五是建立市县政协联动调研协商工作机制,围绕区域重大问题联动开展调研、视察、协商、监督等活动100多次。

  优化机构设置方面。主动摸清市县政协机构编制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市委汇报,加强市县政协机构编制设置。在做好市政协机构改革的同时,积极协调市委编办,解决县区有关问题,县级政协内设机构多数由原来的4-5个增加到6-7个,县级政协机关人员编制总数增加54个。通过努力,市县两级长期存在的内设机构数量不一、名称各异以及机构设置上下级不对等、对口联动协商衔接不顺畅等问题初步得到解决。

  加强干部使用方面。重视政协干部培养成长,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实绩突出的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加大推荐力度,使他们得到提拔重用。近年来,由市政协机关交流到党政机关任职的干部7名,其中正处级干部4名、副处级干部3名。市政协机关内部提拔使用正处级干部10名、副处级干部10名、科级干部9名。通过干部交流使用,有效调动了机关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副主任、五届汉中市政协主席严维佳

  加强实践创新 着力破解“两个薄弱”问题

  (一)对标新时代新定位,推动思想行动向“一线”模式转变。一是大学习廓清认识。坚持以思想政治引领和理论武装为基础,以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为引领统筹推进各层级学习活动,推动理论学习研讨对机关干部全覆盖,并不断向政协参加单位和委员延伸。二是大走访深入调研。围绕贯彻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解决“两个薄弱”问题,深入开展“大调研、大走访、抓落实”活动,起底问题短板和实际困难,消除模糊认识,厘清发展“瓶颈”。三是抓落实推动革新。联系召开汉中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出台《中共汉中市委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全市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并由市委牵头对省市两个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在谋划好政协履职新思路的同时,着力推动解决“两个薄弱”问题,成立了市政协文史馆,增加事业编制8个,各县区政协通过增设文史馆增加事业编制48个。9个县区基本构建起“一办五委”的政协组织架构,为进一步解决“两个薄弱”问题奠定基础。

  (二)紧扣新使命新任务,推动履职成果向“双向发力”转变。一是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点、群众关心的热点、社会治理的难点开展协商,每年召开2次市政府与市政协联席会议互通工作、建言资政,4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精准献策。制定专门委员会与市直有关部门对口联系工作方案,更为活跃有序地实施对口协商、界别协商、“微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二是倾听民声反映民意。注重在调研视察、走访联系等经常性工作中广泛收集各界意见建议和群众期盼诉求,充分发挥委员工作室作用,畅通民情、凝聚民力、解决民忧,努力营造“有事好商量”和“到政协说事”浓厚氛围。三是推进大团结大联合。制定文史工作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编纂出版10册《汉中文史丛书》,建成市政协文史馆并对外开放,成立市政协书画院并举办文化活动。走访看望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召开民主党派、工商联座谈会,举办各界人士迎春茶话会、全市企业家座谈会等活动,促进全市各界人士同心同向同行。

  (三)落实新责任新要求,推动工作目标向提质增效转变。一是抓提质树导向。连续两年开展提案质量“提升年”和“深化年”活动,通过“命题+选题”方式引导提案精准聚焦,采取市级领导领衔督办、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和提案委联合督办、提案办理“回头看”等措施,加大提案跟踪问效力度,提案质量大幅提升。二是抓调研改方式。充分发挥“搭台-协商”“协商-搭台”功能,完善以政协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和专题协商会、协商座谈会为重点,以提案办理协商、对口协商为常态的协商工作格局。联合党派团体、联动县区政协对重大履职课题开展调研,专业性课题提前邀请专家学者辅导并共同参加调研,以“布置作业”方式引导委员带着问题调研,吸收社会智库参与政协调研,不断把调查研究基础性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三是抓制度强保障。对现行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列出清单计划推动修订、整合和完善,探索建立市政协领导批示问题反馈交办机制,为推动履职工作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副主任、四届安康市政协主席陈勇

  落实落细会议精神推动解决“两个薄弱”

  一是落实落细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安康市委高度重视政协工作,把政协工作纳入全市总体工作布局,将重视和支持政协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工作内容。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定期听取政协党组和政协常委会工作情况汇报,听取政协对市委工作的意见建议。召开政协工作会议,制定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强政协协商工作的意见》等制度,在全市上下营造“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界参与”的良好氛围。健全党的组织,完善党建制度,形成“政协党组领导、机关党组统抓、机关党委主抓、支部具体落实、党员全员参与”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是聚焦专门协商机构职能发挥作用。一是丰富协商形式。建立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常委会议议政性协商为重点,以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为常态,以区域协商、“一线协商”“微协商”为补充的协商议政新格局。二是完善协商内容。聚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安康新时代追赶超越目标,紧扣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明确协商内容、确定协商议题,进一步丰富政协协商内容。三是增加协商密度。制定月度协商座谈会制度,坚持每年至少组织2次常委会议议政协商、2次专题协商、2次对口协商、2次界别协商、8次提案办理协商,提高协商频次。四是健全协商规则。建立三办会同制定协商计划制度,政协的重点协商活动纳入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制定出台《政协协商成果转化运用的实施办法》,对协商成果的报送、阅批、办理反馈、运用落实以及督查等提出明确要求。五是提高协商质量。不断改进调查研究和协商的方式方法,制定出台协商议政质量评价体系和工作办法,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开展与一线干部群众、县区部门、市直部门的多层协商,有效提高政协协商质量。

  三是凝聚共识是更重要的履职成果。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完善党组中心组定期学习、主席会议和常委会议集体学习、委员年度集中培训、专门委员会季度学习、机关每周学习等多层次、常态化学习制度体系,实现了学习教育常态化、全覆盖。二是探索凝聚共识载体。坚持双向发力,建立市政协领导联系非中共委员、宗教界委员及走访委员,接待和处理委员来信来访制度。建立“委员活动日”制度,推动委员工作室创建工作,目前全市建立委员工作室63个。成立安康市各界爱心济困协会,筹措资金400余万元,向防疫重点单位、贫困大学生、受灾群众、重大疾病患者捐款捐物,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针对解决“两个薄弱”中存在的问题,建议要压实党委对政协工作的领导责任,把重视政协工作、发挥政协作用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针对各级党委贯彻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等工作情况开展督导检查。要通过增加编制、发挥“两支队伍”作用等方式,解决“两个薄弱”问题。加大委员培训力度、畅通委员“进出”机制、完善委员履职管理,真正做到为国履职、为民尽责。

  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副主任、四届商洛市政协主席高健

  着力“四个加强”破解“两个薄弱”

  一、着力加强党的领导,找准解决“两个薄弱”问题的“定盘星”。

  一是组建2个调研工作组,就全市7个县(区)政协及商洛市政协机关在人员编制、机构设置、工作力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彻底摸清“薄弱”的环节和底数。二是市委召开政协工作会议,制定出台《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联系领导亲自参加政协重大履职活动,为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夯实了制度保障、创造了积极条件。三是市政协联合市委督查室,做好对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区)贯彻落实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着力加强工作力量,打好解决“两个薄弱”问题的“组合拳”。

  一是配强班子。市、县(区)政协机关全部为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县(区)委统战部部长全部兼任政协党组副书记。市级政协和有条件的县级政协设立机关党组,配强机关党组班子,增设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配齐县(区)政协秘书长,班子结构得到优化。二是健全组织。成立市政协7个专委会党支部,将全部委员编入7个专委会,将所有党员委员全部编入7个专委会党支部,实现了“两个全覆盖”。三是扩增编制。在市县区政协机关,增设委员建言献策服务中心,增加编制45名。从市直单位选配一批熟悉相关领域工作的同志担任市政协专委会负责人,调整任用12名科级干部充实专委会力量。四是用活外力。完善市、县、镇(办)三级政协组织体系,强化镇(办)政协联络组建设,在有条件的镇(办)、社区建立政协委员联络站、工作室,不断提高履职能力。

  三、着力加强协商主业,搭建解决“两个薄弱”问题的“大舞台”。

  一是抓好协商履职。创新开展党委政府和党派团体联动协商、集中视察主题协商、“政协·院校”合作协商、重点提案督办协商、远程网络议政协商、委员工作室“微协商”等“六种形式”,使协商活动更具灵活性、多样化和吸引力。二是搭好“六大平台”。成立市县经济协作联谊会、各界爱心济困协会,为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家乡建设、凝聚爱心搭建桥梁纽带;成立“政协·院校”合作协商交流中心,为提升协商质量提供人才支撑;成立委员建言献策服务中心,为强化委员服务注入新动能;选聘资政员组建应用型智库,为提升协商质效提供智力支持;建成48个市县委员工作室,形成了多渠道、广覆盖的协商议政体系。三是推进双向发力。建立政协主席会议成员联系界别、常务委员和党组成员联系民主党派界、无党派及宗教界委员机制,通过调研视察、建言资政,把蕴藏于人民群众中的智慧力量凝聚起来。

  四、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构建解决“两个薄弱”问题的“助推器”。

  一是完善委员管理机制。建立委员履职“六个一”机制,激发委员履职尽责热情。二是完善联动协商机制。围绕区域性重大问题,联合县(区)政协开展调研协商,形成协商议政合力。三是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新建专门委员会、办公室、研究室向主席会议报告工作等制度7项;健全调查研究、对外交往、文史资料、新闻宣传等经常性制度5项,基本建成了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三型机关”。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省政协 两个薄弱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