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榆林市政协秘书长组织政协委员和研究室工作人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就社区疫情常态化防控能力赴榆阳区崇文路街道办事处学院社区进行专项视察。
“我们(崇文路街道办)片区共有7个社区,64个网格,居民57125人,为了强化疫情防控,片区共设立了片长7人、社区长7人、网格长64人、网格员64人、楼栋长181人、楼层长562人、巷道长520人、院落长2765人,共启用末端网格员4170人。”在学院社区,崇文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闫冰雁就辖区内的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作了详细介绍。
据了解,该办事处所辖社区根据居民居住区域类型分三种治理模式,在楼房小区:建立片长-社区长-网格长-楼栋长-楼层长(负责本楼2-3层、5-6住户)负责制;在平房片区:建立片长-社区长-网格长-巷道长-院落长(负责本院里的所有住户)负责制;在商区:建立片长-社区长-网格长-监长-门店长(监长由市场监督所执法工作人员担任,门店长负责管理10户门店)负责制。形成片长指挥,社区主抓,网格长负责,楼栋长、巷道长、监长联络,楼层长、院落长、门店长包户的“五级五长”机制。
所谓“六员服务”,是指在日常工作中,“五长”作为政策宣传员、民意反馈员、安全隐患排查员、矛盾调解员、文明创建员、群众服务员。
参与视察的政协委员听了介绍后,都表示办事处的做法让人耳目一新,可以说在社区防疫这个层面已经建立了一张系统化的疫情防控网络,能够从最细微的社会管理阶层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委员们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全市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社区治理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许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市政协委员、榆林市政协研究室主任指出,一旦出现疫情,多数会设置封控区,要求市民居家隔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就要做好辖区居民的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市民基本生活需求。他建议社区提前就疫情出现后可能存在的民生保障问题与相关政府部门对接,建立应急预案,确保居民在长时间的居家隔离期间不会出现断粮断菜的现象。
市政协委员、榆林市第一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康伟认为,社区目前建立的疫情防控网络已经很全面,她建议在日后的工作中社区可以与辖区居住的医务工作者建立长效联系机制,一旦发现疫情,在保障医务工作者本单位正常工作之外,可以协调他们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来,也可以让这些医务工作者在危重病人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提供专业的医疗救助建议。
柴自军在参加座谈时表示,当前疫情形势严峻,社区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策略,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切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社区的重要性;要通过加强宣传,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中,让小社区发挥大作用,守护好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崇文路街道办创新工作举措,推出“五级五长·六员服务”社区末端精细化治理模式,整合了辖区资源,动员基层党员、社区自治组织等力量,加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使辖区核酸检测、居家健康监测管理等疫情防控措施更加有序、科学、精准,逐步形成人人有责、全民行动、保障有力的疫情防控体系,打通了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记者 许鹏)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