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全省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现场会在西安召开。会上,5个市县政协和3个委员工作室负责人作交流发言,充分展示了我省委员工作室建设的良好成效。陕西政协公众号近日陆续刊登交流发言,宣传我省各市县政协在委员工作室创建运行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政协子长市委员会
袁家沟社区委员工作室
坚持“三化” 打造“三有”
让委员工作室真正成为群众的“连心桥”
子长市政协袁家沟社区委员工作室负责人
王明如
政协子长市袁家沟社区委员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9月。自成立以来,我们坚持标准化建室、常态化履职、规范化运行,全力打造有高度、有温度、有密度的委员工作室,各项工作开展有序有力有效,在群众与委员、政协组织、党政部门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交流的“连心桥”。
一、坚持标准化建室,打造有高度的委员工作室
一是功能定位高。自创建之初,就围绕“如何建、怎么干”的问题,通过深入实地调研、召开会议研究,提出了将工作室建成组织实施有计划、立足委员有特色、明确功能有作用、完善机制有保障、双向发力有情怀、团结各方有影响的功能定位,力争将其打造成凝聚共识的宣传点、建言资政的信息点、委员履职的示范点,推动政协工作进一步向基层延伸。二是创建标准高。每年列支经费5万元,用于工作室建设、日常运转和委员履职需要,做到“八有”“五上墙”,即有活动场地、有办公设施、有委员队伍、有管理主体、有制度规程、有经费保障、有履职记录、有阶段成效,工作室简介、委员信息、工作职责、活动项目、接待流程上墙。三是委员素质高。在委员人选中,我们通过走访考察,经委员个人申请、会议研究,最终筛选确定了15名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具有一定专业特长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委员作为首批驻室委员,确保每名委员都有一技之长、凝聚“一众人群”,不断放大乘数效应。
二、坚持常态化服务,打造有温度的委员工作室
一是围绕凝聚共识,强化思想引领,做到开展教育实践有温度。
举办了理论宣讲班,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组织政协委员、民间艺人贺四以陕北说书的形式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将党的声音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到基层。开展了“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累计为社区群众及辖区环卫工人捐赠价值5万多元的助残器具和生活用品,受益600多人。
二是围绕建言资政,强化民主协商,做到反映社情民意有温度。
坚持每月安排3名委员深入走访群众,倾听民声、汇集民意。目前,共接待群众180人次、走访10次,收集社情民意30条、意见建议16条。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关注度较高的事项,通过“微协商”等方式,协调有关部门硬化道路600多平方米,安装路灯7盏,捐赠衣物300多件、图书1000余册。
三是围绕服务群众,强化委员履职,做到彰显工作成果有温度。
及时掌握群众需求,积极创新履职方式,通过实实在在的履职成果,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委员就在身边,身边就有委员”。组织卫生界委员先后举办健康知识讲座7期,开展义诊活动7次,提供上门服务70余人次,受益群众3000余人次。组织文艺界委员会同社区开设了书法美术、古琴茶艺等活动室7个,组织专业老师开展广场舞、陕北大秧歌培训500多人次,举办大型文艺演出6场次,极大满足和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坚持规范化运行,打造有密度的委员工作室
一是织密工作制度。坚持把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贯穿工作全过程,先后制定了《委员工作室制度》《委员工作职责》《委员接待职责》等规章制度,确保工作靠制度规范、委员按制度履职。二是优化奖惩办法。建立了委员履职档案,将委员履职情况纳入政协委员年度考核范围,作为评优树模的重要依据;建立了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委员的表彰奖励力度,不断激发委员履职内生动力。三是创新议事机制。结合工作实际,探索推行了委员联席议事制度,统筹推进重要活动和重点工作,促进了委员工作室规范化运行,为全市提供了有益借鉴。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袁家沟社区委员工作室已成为委员常态化履职的新抓手、联系服务群众的新桥梁、推进协商民主的新平台,充分展示了政协委员工作室在社区治理中的“新作为”。
(摄影:各界导报记者 杜静波)
编辑: 郭长财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