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安处是吾乡。衣食无忧、生活丰裕、环境优美、邻里和睦……这是实施乡村振兴和老百姓对幸福最接地气的解读。
商洛市政协办公室于2018年5月开始包扶商南县金丝峡镇兴隆村,今年新一轮帮扶工作启动后,继续包扶兴隆村。近年来,市政协办公室按照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工作部署,强化力量、完善举措、精准帮扶,扎实推进产业发展、群众增收、村容村貌提升、乡村文明建设等工作,兴隆村也逐步实现从偏僻落后小山村向和谐宜居美丽新农村的巨变。
生态宜居,景色新。
在兴隆村,宽阔平坦的村道纵横交错,一幢幢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排排绿化树点缀其中,整洁干净。
“过去,村里的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村民们也不太讲究卫生。可现在不一样了,村里的垃圾有专人清运,恶臭的污水不见了,家家户户院子里干干净净,门前都是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村民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市政协办公室驻村第一书记王鹏军说,兴隆村的变化,要归功于脱贫攻坚和近期开展的秦岭山水乡村建设。
乡村之美,首要是净。按照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的要求,村上组织党员、保洁员、群众积极参与“千人大行动、扮靓金丝峡”活动,在做好金丝峡5A景区周边18公里环线环境整治的同时,对村域内全面清理“三堆”,治理“三乱”,落实“三包”,不断打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美丽宜居的人居环境。
在秦岭山水乡村建设中,不仅注重美化环境,还突出方便群众、服务群众,让群众腰包鼓起来,具体做到“四个结合”,即:与发展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成果、树立乡村新风、“六村共建”(文明村、平安村、卫生村、产业富民示范村、美丽宜居村、党建示范村),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如今,环境美了,心气顺了,村民的意识也在转变。老百姓自觉做好农村环境的保洁,将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与此同时,村上还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兼职队伍,落实日常管护费用,长效保持农村人居环境干净。
产业带动,“钱”景好。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是关键。市政协办公室在包扶工作中,积极争取产业扶持项目和资金,广泛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手段,及时提供市场营销信息,多渠道促进兴隆村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兴隆村河东组村民彭刘记是村上的护林员,今年和妻子盛东琴在家搞起了生猪养殖,他说,“今年养殖30头猪,预计收入6万元,现在心气儿更高了,明年开春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除了鼓励村民发展增收产业外,村上还谋划实施了以“长期产业药漆茶、短期产业蜜菌花、传统优势稳定抓”的发展思路,依托山林、土地等资源优势,先后建成90亩南五味子、70亩生漆、50亩葛根等三大产业基地,还发展了中华蜂、金丝菊等辅助产业,实现产业带动全覆盖。
“为了巩固脱贫成果、加快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和村上紧紧扭住‘产业发展’这个重点,先后赴柞水、洛南考察学习,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论证评估后,及时修复整理水毁地30亩,并通过市政协办公室争取扶持资金30万元,建设30亩高标准北五味子产业示范园。”兴隆村党支部书记段军安说。
北五味子产业示范园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示范引领三种方式带动群众增收。目前,产业示范园已基本建成,春苗成活良好、长势喜人,近期受“秋淋”天气影响出现部分死苗后,村上迅速调拨新苗,开展补栽补种,加强后期管护,确保早日挂果、产生效益。
文化培养,提“气质”。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农民富,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市政协办公室与村上一道,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抓起,不断提升兴隆村整体文明程度。
“村民的素质提高了,现在连孩子都知道要学文化、长本领、懂礼貌……”市政协办公室驻村队员陈刚锋骄傲地说。
在推进乡风文明过程中,兴隆村及时修订村规民约、设立道德讲堂,近期还准备修建文化墙,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移风易俗宣传等工作。同时,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好人好事等先进典型评优树模活动,进一步树立新风正气。
为了满足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市政协办公室还定期开展赠书活动,让群众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增强致富本领,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真正使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到乡村振兴中来。
“乡村美了,美在环境,更美在人心。”正如市政协秘书长李久敏开展入户走访时讲到,乡村振兴,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群众精神世界丰富了,心里高兴了,过上美好生活的劲就更足了。(实习记者 寇静 记者 王斌 通讯员 田莉)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