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党和群众的“连心桥”,让群众感到政协就在身边。陕西政协公众号、各界新闻网以及各界导报官微、头条号等平台将陆续刊发“微协商”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本期聚焦:韩城市政协
“王叔,如何种好咱的花椒,你有什么新点子没?”
“婶,每年暑假你都带着孩子来韩城摘花椒,您对提高花椒采摘水平有啥想法吗?”
“我觉得我们农民对花椒的科学种植技术还是掌握得不够,在提高产量上主要还是在靠天吃饭……”
这是为推进韩城大红袍花椒品牌建设,韩城市政协在田间地头开展的一次协商议政活动,其目的是让群众参与到协商议政之中,这也是市政协推进“让群众走进政协,让政协走进群众”的有力举措。
近年来,韩城市政协高度重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积极推进信息员队伍建设,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与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创新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机制,打通政协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把开展群众家门口的协商活动作为履职新常态。
“网格化+社情民意”
直通百姓身边事
为及时尽快了解民意,掌握民情,将党政所需和群众所盼有机结合起来,市政协成立了一支由700余人参加的社情民意信息员队伍,建立起辐射城市延伸至各个领域的社情民意信息网格机构,开通党委政府与百姓之间的直通车。
这支信息员队伍来自政协各参加单位、政协委员、各镇(办)、村、社区、居委会,域外在韩非公企业负责人及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各界代表人士。以信息反映的全覆盖、无盲区为依托,由每个民主党派、行政村、社区、居委会遴选1名联络员,并在域外在韩非公企业负责人及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各界人士中,遴选一定数量的联络员。他们围绕辖区党政中心工作,紧盯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及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撰写社情民意信息,及时准确地反映群众的真实愿望和诉求,积极服务和改善民生,让政协服务群众“零距离”。信息员队伍建立起来后,韩城市政协报送的《关于全力推进韩城千亿级钢铁产业基地建设的建议》《关于建立南涧村红色教育基地的建议》等多篇社情民意信息被省政协采用。
微协商
为民履职更有底气
优秀的社情民意信息,不仅要聚焦群众所盼的问题,更要有为党政解难的点子。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基层联络员的文化层次不同,提交的社情民意信息往往存在点子“准”但措施不一定“实”的情况。
为此,市政协以社情民意信息中反映出来群众身边事作为重点,开展靶向协商,通过切口小、方式活、见效快的小微协商,切实解决党政关心要事、民生改善实事、社会治理难事,组织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相关部门,通过不打招呼调研,面对面提出解决方案等方式,促进意见建议提到点子上,落在行动中。针对信息员报送的“西安交大韩城学校交通拥堵”的社情民意信息,市政协多次组织相关人员现场调研,听取学校和大量学生家长意见,提出错时放学,开通公交环线等意见建议,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许。
“双走进”
一线协商展作为
“社情民意信息来自群众,我们就更应该听听群众的意见,从而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韩城市政协主席韦红革这样说。
在韩城,花椒是传统的农业支柱产业,但近年来也面临着树种老化、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为此,市政协将协商阵地前移到议题发生地,把协商搬到群众身边,让群众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农业专家和相关部门请到了田间地头,同椒农一起对韩城花椒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同时,组织椒农和花椒产业从业人员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先进理念。使政协协商推进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形成的《支持韩城大红袍花椒产业打造国际国内著名品牌》的建议被省政协采用,省长赵一德对这篇信息作出批示,韩城市花椒产业发展在省级层面得到重视和支持。通过像这样群众参与协商过程,进一步推进了政协协商和基层治理的有机融合,实实在在解决了百姓所需、党政所思。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