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既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重大的发展工程,关系民生、关乎全局,我们要把这项工作当作大事、要事、实事抓好落实……”6月1日,在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召开的调研前期情况通报会上,省政协副主席李晓东语重心长地表示。
6月2日至4日,省政协提案委组织部分委员、专家学者围绕“我省住房租赁市场培育和发展情况”议题在西安、宝鸡两市开展民主监督性调研。
筑巢引凤 为留住人才“加把劲”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源泉乐业。但如何解决人才的住房问题,留住现有人才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已成为各地政府在“抢人大战”中的重要筹码。
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调研组走进西安市高新区高科尚都摩卡人才公寓,一盆蝴蝶兰正绽放吐蕊,为平淡的生活点缀出幸福味道。客厅、卧室、厨房,调研组仔细察看房屋的布局、质量等细节问题,此外,他们还注意到精装修的房间还配备了电视机、冰箱、沙发等便民家电家具。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人才公寓于2014年建成投用,租赁住房建筑面积2.66万㎡、共计427套,户型设计为一居室和两居室,最大面积73㎡,最小面积36㎡。周边的餐饮、超市、健身中心等相关生活配套也一应俱全。
“人才公寓确实不错,但要怎么申请,一个月租金多少?”“租户一般都在哪里工作?”“经高新区认定的各类人才可申请租赁,租金在750元至1700元之间。”“租户大多是附近华为、三星、移动等公司的白领员工。”……
据了解,为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西安市于2018年印发了《西安市人才安居实施细则(试行)》,通过货币化补贴、实物配租等多种创新方式服务人才资源。其中,人才公寓因装修精致、配套齐全、租金低廉等优势,而逐渐受到高质量人才的青睐。
据统计,2020年,西安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17万人,其中博士1296人、硕士3159人。而西安市采取集中新建、长期租赁等方式,筹集政府人才公寓4877套,为处于过渡期的高质量人才安居乐业创造了暖心福利。
既有进步也有差距。记者注意到,上海作为国内最早建设人才公寓的城市,不仅在产业园区、商务区推出人才公寓,目前正通过租赁农民房屋改造乡村人才公寓等形式,探索多元化形式“加码”人才公寓建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提案委员会主任王宝成认为,人才公寓建设对于吸引高素质人才扎根大西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要真正引来留住人才,凾需针对不同层级人才的差异化住房需求,多措并举,分层级、多渠道全力满足人才多样化的住房需求。
在调研中,西安青年薛波向记者表示,由于刚参加工作不久,还不具备买房实力,不得不选择商业租房,但由于住房租赁企业管理不规范,自己多次遭遇虚假租赁广告、中介“爆雷”跑路等不堪经历。“如果能租到一套既省心、又性价比高的房子,能让我们腾出更多精力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调研组了解到,西安作为高校聚集区,每年近30万大学毕业生,有超过15万毕业生留在西安就业,加快培育和发展租房租赁市场已成为解决新市民、新毕业大学生阶段性住房的重要途径。为此,调研组建议推动住房租赁法律法规的立法进度,完善住房租赁政策体系建设。推动住房租赁财税优惠政策落实,有效降低住房租赁建设营运成本,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
住有所居 给住房租赁“添把柴”
随着音乐舞动的中年人、推动婴儿车的年轻母亲、健身器材上锻炼的老者……当走进宝鸡市金台区金河尚居小区,调研组看到小区广场上一片乐活宜居景象。这里是宝鸡市最大的公租房小区之一,占地273亩,建有高层住宅39栋、7504套,户型建筑面积45-60平方米。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方便小区居民的生活,当地政府不仅注重水、电、气、暖配套设施建设,配建了小学、幼儿园、综合市场等,同时还专门在小区门口增设了五条公交线路,便于小区居民上下班和日常出行。“住得舒心不舒心,看看租户脸上笑容就知道了。”调研组称赞道。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老有所依,老有所靠。”在宝鸡市渭滨区龙山雅居小区,63岁的刘月仙向调研组坦露,自己是一位“失独”母亲,在她入住一室一厅的公租房后,不但低廉的租金帮助她减轻了生活负担,在社区工作者的关怀鼓励下,还让她逐渐走出伤痛的阴霾、过上了充实的退休生活。
“社区老年租户较多,要想办法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小区不仅在日常关注老年人健康,并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免费义诊等活动。此外,小区还设有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
令调研组没想到的是,小区还“操心”起青年人就业问题,为了提升小区居民就业创业能力,小区不定期组织开展烹饪、编织、办公自动化操作等技能培训,还定期组织招聘会,并利用小区微信群实时推送市区重点企业招聘信息,提升居民就业率。
据了解,截止2020年底,宝鸡市共建设公共租赁住房8.91万套、经济适用房0.69万套、限价商品房1.03万套,全市形成了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租赁补贴以及用于保障低收入家庭的棚改安置房共同构成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有效解决了城镇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问题。
寻找差距短板,梳理“痛点”“堵点”,调研组发现,宝鸡作为四线城市,受客观条件制约和人口净流出影响,在还存住房保障体系房租赁需求不足,公租房项目还款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加大公租房保障服务范围、力度,加强对公租房项目资金支持。
看到宝鸡市公租房欣欣向荣的发展现状,省政协委员张力在欣喜的同时,又回忆起对新加坡公租房的见闻,“几乎百分之八十的新加坡国民都住在公租房,不仅现实了居者有其屋,还有利于盘活存量房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省政协提案委专职副主任高小青也点头赞同,“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不必为了一套商品房掏空‘六个钱包’。”她认为转变百姓传统住房消费观念是关键,并建议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助力房租赁市场培育和发展。
李晓东表示,培育和发展健康的住房租赁市场有利于平抑房价,改善民生;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提升城市活力;有利于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建立更加合理的消费结构,促进经济长期健康发展。“一定要着眼长远发展,凝聚各方资源要素,整合各级力量共同推进我省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记者 赵婧)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