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蒋维博
2020年12月30日,在铜川市照金纪念馆、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大耀城商城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三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被工作人员安装到位,同步启用,全市公共场所安装“救命神器”迈出了关键一步。
得知这一消息,铜川市政协常委、民进铜川市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侯小洲说:“在公共场所安装AED,民生类提案得到有效办理,更好贯彻落实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我很欣慰,也很有成就感”。
铜川市红十字会开展救护培训进校园活动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报告显示,中国心脏性猝死人数每年高达约54万人,平均每天约有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其中,90%的心脏性猝死发生在医院之外,而且绝大多数发生在公共区域, 当遇到心跳骤停患者,如果在“黄金4分钟”内使用AED实施除颤,救活率高达94%。
作为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救护救灾培训、健康教育是侯小洲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自他2019年3月以来,便在学校、机关、社区、村镇、工地开展救护培训活动百余场。他告诉记者,AED被称为现场“救命神器”,可帮助患者恢复心脏跳动,为专业医务人员到达现场救治争取时间。
可这样一款在危急关头可以发挥大作用的“救命神器”仅在部分医院设有,而公共场所却少有所配置。在市政协十四届四次全会上,侯小洲委员提交《关于我市公共场所安装AED的建议》,将这一问题摆上桌面,积极建议: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安装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并对安保、保洁、巡特警、驾驶员、医护人员、机关工作人员进行AED设备使用培训。
侯小洲(左二)开展救护培训
侯小洲说,人工心肺复苏+AED“双剑合璧”,是唤醒心脏“罢工”的关键。“还要加强急救培训知识的培训宣传,将急救技能从理论变成技能,确保出现突发情况时设备找得到、用得上、用得好,让‘黄金4分钟社会急救圈’得以形成。”
配置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普及和使用。一些发达国家已将应急救护列入学生必修课,让孩子早早掌握应急救护知识,懂得学会急救就可挽救生命,掌握急救操作就能减少人间悲剧发生的真理。
为此,他还提交了《关于为在校学生开展救护培训的建议》大会提案,将应急救护培训列入在校学生教学日程,对学生分年级、分阶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开展救护培训,让孩子从小掌握急救知识,学会自救与他救要领,减少意外伤害发生。
在侯小洲提交该提案后不久,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教育部下发通知,明确要求:“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