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石泉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政府部门负责同志,针对全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存在的认识不到位、产业融合度不高、政策不配套、人才奇缺、利益链不长等问题,石泉县政协主动上手寻找对策良方,提出了四方面七条意见建议,促进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
第一,把园区做成旅游景区(1+3、2+3融合)。一是农旅融合上:县涉农部门和农业企业要及时转变发展观念,将农业自给自足发展转变为农业旅游产业,把农业示范园、产业园、家庭农场、田园综合体、特色村镇等做成农业观光、采摘体验、康养休闲、农耕体验等景区景点,逐步形成田园农业游、园林观光游、农业科技游、务农体验游模式。要突出主体培育,积极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协会作用,着力强化补链、延链、强链作用;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引进具有农村情怀、具有远见卓识、具有奉献精神的企业家以及培育地方能人大户,从事现代农业经营,积极引导,促使其把镇村变成景区、把农民变成导游,使更多涉农要素聚集到旅游产业链上,让更多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红利”。二是工旅融合上:在工业园区建设中充分考虑工业游的设施、路线和环境,积极鼓励企业对园区(厂区)实行旅游化改造,把园区(厂区)风貌、生产加工过程、企业文化氛围、产品展示展览等做成可供参观、可供体验、可供研学的景区景点。
第二,把产品做成旅游商品(1+2+3融合)。要充分研发县域特色产品,着力于把农业产品、工业产品、文化产品做成满足游客需求的吃、购商品,着力培育集研发、生产、展示、销售旅游商品为一体的加工和商贸服务企业,开发具有适度规模、具有品位特色的富硒农产品、特色工业品、风味小吃品、康养保健品、工艺美术品、文化纪念品、旅居日用品等一系列热购旅游商品,建立优质高效的销售服务网络,既能让游客购有所值、留得下“石泉印象”,又能促进“舌尖上的经济”和“后备箱经济”发展。
第三,把设施做成旅游景观(设施+旅游)。按照“全域全景、处处是景”的理念,将政府和社会投资建设的水利、农业、园林、城乡建设等设施全部按照景观打造,从而在全县塑造出无数个可供游客欣赏、留影的景观。
第四,把服务做成旅游品牌(文化+旅游)。一是文化品牌:要通过打造精品演艺、文化产品,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关联度、覆盖面、附加值。要强化社团和创意人才的培养,精心创意编排宣传效果好、地域特色浓、游客参与度高的文化精品节目,用精典文化产品和特色文化演艺,让游客玩得有品位、感受到“石泉风情”。二是宿营品牌:要着力于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品牌,依托石泉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环境、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边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持续发展培育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兼具体验的精品民俗、快捷旅馆、乡村客栈、休闲农庄、房车营地,并通过配置精细化设施、提供贴心化服务、体现地域性风情,着力于让游客住得有档次、记得住“石泉乡愁”。三是餐饮品牌:要进一步提升庖汤宴、蚕桑宴、石锅鱼等地域美食的内涵和品质,积极鼓励开发名特小吃,再打造一批特色餐饮街区和品牌美食店,引领百家百味餐饮店提等升级,让游客吃得有特色、忘不了“石泉味道”。
通过园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设施变景观、品质变品牌,实现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进而促进全县产业深度融合、业态优势互补、就业空间扩大、经济健康发展。(丁继军)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