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烂杆村”有了底气、人气和志气——甘泉县政协驻村包扶纪实

2020-12-21 11:16:14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烂杆,陕北方言,意为败落不可收拾。甘泉县道镇府安村,原来就是这样的一个村子。2013年,甘泉县政协开始包扶府安村,村子全然是另一番模样。...

  □记者 陈雪

  烂杆,陕北方言,意为败落不可收拾。甘泉县道镇府安村,原来就是这样的一个村子。2013年,甘泉县政协开始包扶府安村,村子全然是另一番模样。

  “以前我们村问题确实很多。”提及村子的过去,府安村支书郭有才说,村子以前没有产业,村风不良。经过几年来县政协机关的包扶,驻村工作队的脚踏实地,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把不可能变成可能。”郭有才说,这并不夸张。

  如何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甘泉县政协驻村干部朱春艳或许给出了些答案。

  朱春艳帮村民卖鸡蛋。

  今年2月,甘泉县政协办干部朱春艳主动请缨,来到府安村成为驻村工作队成员。来到村子后,她进一步摸清了村子的具体情况,与政协机关领导商量,如何带着群众奔小康。“这个村子多年来一直种植红薯。”红薯,对府安村民而言并不陌生,这是传统种植物,但是种植分散、规模不大。为此,驻村工作队带着村民们到其他种植区考察,进行品种改良,鼓励村民大力发展红薯种植。

  从播种、栽培到施肥,县政协机关先后投入了7万多元。新发展的350亩红薯,就发动了有意愿种植的农户80多户,全村33户贫困户全覆盖。今年,红薯亩产达到4000斤,每斤1.5元,亩均增收3500元。疫情防控期间,府安村共有70万斤红薯滞销,销售成了大问题,种植户都心急如焚。驻村工作队和机关干部通过多方面寻找销路,联系洛川县和富县商户、延安超市、西安市场,很快解决了群众农产品滞销的实际困难。

  村民罗列娥丈夫长期在外打工,她带着孩子以前并无收入。今年,在驻村工作队的鼓励下,她种植了2亩红薯,产量8000斤。得知罗列娥卖红薯遇到困难,朱春艳立即联系渠道、帮助销售。

  “府安的红薯挺好吃的。”经过大量销售,府安红薯的口碑越来越好,下一步,驻村工作队想进一步推广新品种种植。为了建立品牌效益,村上还成立了“福安红薯产业合作社”,统一装箱和机械化作业,进一步强化产业建设。

  “提质增效兴薯业、提标扩规大棚业”,是甘泉县政协包扶以来一直确定的产业建设思路。2017年,县政协机关协调建设53座大棚。今年,县政协又协调资金,将原有大棚进行改造,还新建发展了大弓棚。如今,占地90亩的101座大弓棚,已经成为府安村的主导产业。朱春艳告诉记者,村子大棚以种植时令水果和蔬菜为主,目前发展良好。去年,村上的一位毕业大学生回到家乡,也开始种植大棚,今年颇有收益。

  村民路延宏一直坚持种大棚,两棚葡萄是家里的固定产业。今年,他又发展了养猪,13头猪成了他致富的再生动力。今年,府安村已经发展了多户养牛户、养猪户和蛋鸡养殖户。产业多样化发展,使得“不可能”逐渐变成可能。

  “村子变化天大了。”村民何来成在府安村生活了57年。印象中的沟渠,被建成大广场;通往村民家的路,都硬化了;夏天,路边百花争艳,村民们扭着秧歌,一切生机勃勃。

  据悉,今年以来,县政协机关协调了近百万资金,完善了村级队部广场改造升级硬化,村委队部帮畔1000余米,协调绿化苗木1500余株,动员包村干部对村庄道路、广场、史家湾革命旧址进行绿化,新建了两个文化广场,村容村貌大变样。

  虽然与村民只相处了不到一年时间,朱春艳和大伙儿十分亲近。前段时间,朱春艳因为忙于手头工作,一直到午后也没吃饭。“走访入户时到了村民家里,遇到人家正在烙饼。”挡不住村民的热情,朱春艳接过热腾腾的烙饼后,心里很是温暖。走时,村民塞给朱春艳装好的烙饼,让她十分感动。

  在府安村支部院子里,2020年延安市文明村、延安市卫生先进村的荣誉十分醒目。昔日的问题逐步在根治,西延动车穿村而过,村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甘泉 政协 村子 府安 红薯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