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雪 文/图
顺着延安市安塞区建华镇蛇沟村坡路直上,在海拔1400余米处建起的26座新大棚就会映入眼帘。在这些100多米长的大棚里,13户贫困户种起了茄子,生活有了稳定的保障。
以前,村子没有产业。
蛇沟村是典型的拐沟村,基础设施薄弱,人均收入低,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带动能力不强。加之村上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租房供孩子上学,村里常住人口不足300人,孤寡、病残人口较多。
村民白启虎的母亲卧病在床10年。那些年,他只能靠种地养活在外的妻子和孩子,大多精力需要照顾老母亲,家里一贫如洗。去年,老母亲去世后,白启虎得知贫困户可以优先种植大棚,政府还给补贴15000元,便毫不犹豫地种了两棚。去年9万多的收入,对白启虎而言,生活得到了质的变化。今年,看到满棚的茄子长势良好,白启虎觉得,幸福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王建智是安塞区政协机关干部。2019年3月,他被派驻到蛇沟村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针对部分贫困户无长效产业易返贫的情况,王建智与区政协商量,引导有种植能力的贫困户,种植26棚大棚菜作为长效产业。根据协调镇政府、扶贫局等多方面资金,投资280万元用于大棚主体建设,投资92.3万元配套供水大口井、上水设备、泵站、蓄水池、管网及变电等设施。
该产业的建立,使得户均增收4万元。此外,政协办还为他们提供技术培训,提供化肥药剂,协调小额贷款和互助资金为贫困群众提供资金支持。村民柳剑今年59岁,去年的茄子由于打药略迟长了虫子,价钱不太理想。今年,在王建智的邀请下,区里的专家早早就来到棚里,给村民普及了种植茄子的技术和防虫知识。
听说村里种茄子挣钱,多年在外打工的王二卫也回到了家乡。“我的腿和胳膊都不太好,干不动外面的苦力活儿了。”回家种大棚后,王二卫去年收入有五六万元。
为了解决蛇沟村村民生产生活道路问题,安塞区政协办和驻村工作队多方奔走,协调区交通局农村道路资金110万元,修通了3公里路,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生产。今年,王建智又积极争取了“一事一议”项目资金7万元,为村民生产生活道路修筑500米水渠,解决了下雨天道路易毁和塌方问题。
走进村民刘志强的家里,四间房子都铺着瓷砖,家里一下子亮堂多了。今年,王建智借着危房改造政策,让刘志强重新收拾了老房子。花费了一万多元,政府全部补贴了。
2020年10月30日,对蛇沟村而言是个特别的日子,全村最后的8户20人脱贫摘帽。冬天的蛇沟村一片生机,村民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忙碌。村委会党建活动日里放着每年光伏发电项目的收入分红账目,一切都散发着可喜的奔头。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