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就业水平持续增加群众收入 ——关于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2020-08-05 08:55:35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中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又好又快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

  □ 安康市政协

  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中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又好又快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从5月初开始,安康市政协组织调研组,采取民主监督式调研与小分队随机式调研相结合,对全市16个安置社区进行了现场解剖,重点就产业发展、就业转移、基础设施和民风建设等情况,认真倾听基层干部群众、企业负责人等对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的所思所盼和意见建议,并与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讨论。

  困难和问题

  一是就业水平依然偏低。从外出务工看,仍存在着部分外出务工者没有走出去的现象;从就地就业看,在全市已建成的1107个各级各类农业园区中,易地搬迁群众就业28602人,占易地搬迁劳动力的17%;在全市已建成的578家新社区工厂中,共吸纳搬迁群众就业6879人,仅占4%。而且大多数农业园区和新社区工厂“散小弱”,综合实力不强,工资待遇较低。

  二是持续增收压力加大。近些年来,全市农民收入稳步攀升,但市场主体不旺、经济总量偏小的基本市情仍未根本改变,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仍未真正建立。据安康调查队调查分析,对任何一个搬迁户来说,住进楼房后“抬脚动腿”都要钱,日常各项开销是上升的,即使今年的收入与去年持平,实际生活水平也是下降的。分析农民收入构成,财产性收入仅占0.4%,靠租金、红利等增加财产性收入潜力不大;转移性收入占38.9%,靠惠农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也已到底;工资性收入占40%,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但受疫情冲击明显;经营性收入占20.7%,对安康来说,着力推进“一三相融、接二连三”的复合业态,既是当前工作的难点所在,更是方向所在。

  三是建设资金捉襟见肘。今年在全市移民搬迁社区中,共布局党群服务、创业就业、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后续扶持重点建设项目468个,计划投资16.2亿元。其中明确有中央及我省计划投资的仅4.7亿元,其他11.5亿元要靠县级扶贫专项资金、部门自筹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完成当年任务资金缺口较大。

  四是公共服务有待完善。由于搬迁群众担心原有承包地收回、各项惠农补贴取消等,“人户分离”“两头跑”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地方底子不清、工作不实,迁入地的基础信息数据库与迁出地的衔接不够及时,存在信息空白、数据滞后等问题。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普遍缺乏办理红白喜事的场所和生产功能性用房。物业费收缴困难,普遍没有建立房屋大修基金,水电维修、环境卫生等也都要依靠镇财政补贴支出。

  五是工作进展不够均衡。部门之间、县区之间、安置点之间,从思想认识到推进力度均存在差距。相关部门出台推进措施还不够及时,对基层指导有待加强。有的县区基础差、任务重,搬迁安置点的配套基础设施和补短板项目进度较慢;有些安置点的管理和服务还有缺位,在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适应新环境创造新生活等方面,还需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意见建议

  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是一项长期庞杂的系统工程。根据调研的情况看,我们认为,只有抓住抓实就业增收这个“牛鼻子”,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也才能确保群众不因搬迁而失业,不因转移而减收,真正让搬迁群众安心居住并过上更好的日子。

  一、稳步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要积极构建“劳务公司组建到社区,就业落实到人头”的机制,尽力做到“四个不漏”:一是从摸清搬迁户劳动力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健康状况等信息入手,确保全员登记不漏一人;二是按照“实地、实用、实效”原则,整合“雨露计划”“阳光工程”“技能培训”等培训资源,打造“紫阳修脚”“旬阳建工”“汉阴厨师”“岚皋家政”等劳务品牌,确保全员培训不漏一人;三是持续依托苏陕劳务协作、西安对口帮扶平台,不断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劳务合作,动态收集掌握岗位信息,确保全员派遣不漏一人;四是坚持开通劳务输出直通车的成功做法,采取“点对点”免费包车直达组织输送的新方式,确保全程服务不漏一人。

  二、加快推动新社区工厂转型升级。要坚持“本地有资源、市场有前景”的原则,按照优先发展本地特色资源深加工、优先生产适合国内市场的产品“两优先”思路,调整完善社区工厂产品的主攻方向,加快推动转型升级。一方面,对现有社区工厂,要突出抓好联合重组,积极引导规模较小、产品出口订单取消或不足的企业与规模较大的企业,采取加盟、兼并等灵活方式,共享销售渠道,实现抱团发展。要坚持一厂一策,线上线下渠道并举,着力开拓国内市场,稳妥推动企业产品出口转内销。要优化毛绒玩具加工布局,借鉴飞地园区机制,把恒口镇作为打造毛绒玩具文创产业新都的主阵地,侧重自主知识产权,赢得市场话语权,确保长久生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发展当地特色资源加工业,优先做足山林经济大文章,加快培育一批林下种植、林间养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示范典型,力促特色资源尽快转变成经济效益。

  三、有效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园区中的引领作用。发展农业园区,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加快农业园区扩规模、提质量、出效益,最终要靠经营主体。全市目前虽已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77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453家、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299家,但总体经营水平不高,综合实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带动作用不大。我们认为:凡是能够持续解决群众就业、稳定增加群众收入的各级各类经营主体,无论是引进的还是本土的,无论是加工型的还是生产型的,都应一视同仁,都应享受毛绒玩具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在房租减免、水电优惠、培训补贴、贷款贴息、资金奖补等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扶持,进而带动全市农业园区和富硒产业跨上一个新台阶。

  四、不断加大管理服务力度。一是加大中央及我省预算内资金、苏陕扶贫协作资金的争取力度,力促搬迁安置点的基础设施配套有专门的资金渠道。二是学习借鉴白河“居住簿”、石泉“绿色居住卡”等创新做法,打通“人户分离”堵点,消除“两头跑”难题。三是因地制宜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鼓励搬迁安置点利用公益岗位,开办“四点半课堂”,让孩子安全成长、家长安心做事。有条件的地方,可推广旬阳“四小工程”,让老百姓真正见到实惠。四是不断把新民风建设引向深入,营造“诚孝俭勤和”的浓厚氛围。

  五、高度关注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教育。落实落地落细农村工作,归根结底是落在了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头上。各镇党委要切实强化“能人”治村理念,把选拔好、培养好、管理好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的责任,时刻放在心头,精选优秀人才到村任职。同时,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适时适当增加村党支部书记的待遇水平。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易地搬迁 安康 就业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