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方便、更舒心,一直是政协委员们履职建言的重点。在咸阳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委员们聚焦小切口,关注大民生,为提升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建言献策。
6月2日上午,政协咸阳市八届四次会议开幕。(咸阳日报记者 李军朝 杨宇晗 周季 摄)
市场虽小 体现着城市温度
地摊经济、农贸市场的发展与城市的现代化并不矛盾。其商品的多样性及微利模式,不仅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多元化消费需求,方便了居民群众日常生活,也为贫困群众就业提供了一个较好出路。
(视频:各界导报 李昱彤)
“市场虽小,体现出的却是无尽的城市温度和人文关怀。”咸阳市政协委员、泾阳县副县长尚科说,尤其是打通了买菜“最后一公里”的农贸市场,切实承载着城市居民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
通过调研尚科发现,当前的农贸市场,由于规划控制不到位、建设优惠条件少、精细管理有差距等,还不能很好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求。“应该对现有农贸市场规划进行修编,如将配建农贸市场作为住区开发的规划指标等,让市场建设有规可依。”
尚科说,小市场的建设,应通过政府和市场两方面共同发力。“不能单单把它看作是一个市场,而要作为联系群众生活、为民服务的平台。”他建议,应充分利用各住区内空地、较宽的人行道、城市广场等,规划设立时段性早市、夜市,并进行严格管理,组织果蔬供应商户、流动摊贩定时定点规范经营,服务广大市民。同时,要加强小市场内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的监管,完善必要基础设施,确保市场安全、方便。
公交虽小 绘制着幸福脉络
城市公交汽车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交通工具。近年来,咸阳市公交车服务从开始投币到长安通再到手机二维码的使用,不断地方便着人们的出行。
(视频:各界导报 李昱彤)
“乘坐公交车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等待乘车的人无法了解或者估计公交车具体所处的位置,何时进站,还差几站,这就让很多人在公交站经历‘望眼欲穿’的漫长等待和煎熬。”咸阳市政协委员、西藏民族大学副教授刘爱菊说,由于人们无法实时监测到公交车的定位,就无法使用合理的出行方式,也就无法合理的安排时间,便会导致时间浪费、出行效率低等问题。
目前,咸阳市内有个别公交站投入了公交电子站牌,乘客在等车时可以清晰明了地看到公交车的行驶位置。刘爱菊建议,应广泛投放公交电子站牌,方便各个区域的群众出行。“现在有许多实时公交手机应用,如腾讯实时公交、高德地图、掌上公交等等。人们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能获知某某路公交车的实时位置,这样出行效率会更高。希望咸阳市也能尽快在高德这类的手机应用里添加实时公交功能,更好提升市民群众的出行幸福感。”
厕所虽小 装载着文明生活
近年来,咸阳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办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农村“厕所革命”进展较好。
民盟咸阳市委员会在调研中发现,由于缺少法规依据,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没有清晰厘定;除“水冲”改厕技术外,其他类型的改厕技术研发使用不足,特别是适合高冷缺水条件、经济实用、维护方便的改厕技术非常少,“宜旱则旱、宜水则水”没有很好落实。同时,改厕进度有快有慢,农村公厕严重缺量,部分农村中小学还存在公厕设置不标准、环境差的问题。
为此,咸阳市民盟建议,应借鉴外地市先进做法,由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委办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出台咸阳市改厕法规,对改厕工作的政府职责、工作机制、改厕模式、监督管理等予以规范。同时,根据气候、用水、经济条件,对各县市区划分区域,征询民意、分类施策,精准确定改厕路径,改厕技术“宜旱则旱、宜水则水”,粪污处理“宜分则分、宜合则合”。将农村中小学改厕作为农村“厕所革命”的重点之一,在资金安排上予以特殊保障,支持基础不完善的学校,对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改造设置楼层卫生间、建设单体公厕,并将后期管理维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足额予以保障。
各界导报记者 唐冰 韩永国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