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县政协“小”提案为天麻“大”产业献策

2019-12-02 20:33:35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2019年宁强县天麻产业带动贫困户超过9000户,在燕子砭、阳平关、太阳岭等天麻主产区,天麻收入占到农户的60%左右。在宁强天麻产业崛起的进程中,倾注了不少县政协委员的心智。...

  11月26日,嘉陵江畔的阳平关镇千峰戴雪。小寨子村脱贫户陈保安坐在火塘边,一五一十地向帮扶干部算自己的天麻收入账:合伙栽天麻、育零代种,收入超过10万元,给自己分了3万多元,减去成本,自己还有这个数——老陈比出两个指头,感慨地说:“这两年,全靠政府扶持栽天麻,我找到了挣钱脱贫的路子”。据统计,2019年宁强县天麻产业带动贫困户超过9000户,在燕子砭、阳平关、太阳岭等天麻主产区,天麻收入占到农户的60%左右。在宁强天麻产业崛起的进程中,倾注了不少县政协委员的心智。

  宁强县是天麻的适生区和优生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批科技工作者钻研攻关,在全国率先取得天麻有性繁殖研究成果。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却让别人占得先机。县内民营科技机构不甘落后,县政协委员张怀荣等“土专家”潜心研究天麻“两菌一种”和高效栽植技术,使宁强天麻在全国市场保有一席之地。一些县政协委员从发展林特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出发,不断呼吁重视发展天麻。党的十八大以来,县政协委员立足推动“生态立县”战略,从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入手,相继提出培植栎类资源、提高天麻零代种质量等提案,受到县有关部门的关注,把天麻纳入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从2016年开始,将天麻栽植技术作为贫困户劳动技能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全县开办培训班100多场,培训贫困户约5000人。2018年11月第六届全国天麻会议在宁强召开,使政协委员发现了与湖北、云南等地天麻主产区的差距,产生强烈的危机感。于是,几名委员联合调查研究,在县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前夕提出加快天麻品种选育、加大新栽植技术推广、保护宁强天麻品牌、建立天麻交易中心、制定天麻产业发展规划等系列提案,力挺做强天麻产业,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县委、县政府重视委员提案,把《关于切实做强宁强天麻产业的建议》作为重点提案来办,创新思路和举措,切实推动。一是重建天麻研究机构。恢复县天麻研究所,聘请全国著名天麻专家徐景堂担任名誉所长,组建科研团队。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积极与北京中医大学对接,引进孙志荣教授专家团队来宁,成立宁强天麻复壮技术开发研究工作站。二是编制宁强天麻发展规划。着手对全县天麻的分布与栽培种植情况全面调查,分析天麻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将天麻纳入产业兴旺规划中,布局建设仿生态基地10000亩。三是加强天麻产业技术攻关。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关,解决宁强天麻育种、种植、加工技术难题,筛选优质种源,优化加工工艺,进而制定《宁强天麻生产技术规程》《宁强天麻质量标准》等。四是积极保护宁强天麻品牌。已申报了“宁强天麻地理证明商标”,即将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核准。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合作,开展宁强天麻有机认证工作,选定毛坝河镇张家山村、代家坝镇二里坝村为认证基地,力争在年内完成认证。五是加大宁强天麻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媒体、大众刊物、产品展销等多种形式推介宣传,不断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如今,宁强天麻产业走上“科研+科技培训+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加工”发展模式,现有天麻“两菌一种”科研、生产企业26家,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26个,大小加工厂上百家,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年产值2.8亿元,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和支柱性特色产业。同时,燕子砭镇逐渐成为陕甘川毗邻地区天麻集散中心。宁强县欣荣天麻合作社以7个骨干会员为主,生产“两菌”80万瓶、加工鲜天麻500吨,常年吸纳贫困劳力务工20余人,人均务工收入21000元,带动周边贫困户20户栽商品麻40亩、育零代种10亩,年纯收入稳定在40万元以上。(黄华云)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宁强 政协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