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 (记者 赵坤 王路) 今年,西安市正式被列为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并从9月1日起开始实施《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其中规定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单位或个人违反规定随意投放生活垃圾的,将处以罚款,并将不良信息纳入个人征信系统。这表示西安垃圾分类将迈入“强制时代”。
陈宝玉主席在江村沟生活垃圾填埋场考察
如今,“办法”已施行近三个月,执行情况究竟如何?
在西安西郊某小区垃圾投放处,仍存在垃圾混投现象:“厨余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内垃圾寥寥无几,“其它垃圾桶”中却充满了废弃的食物、纸巾、塑料袋、电池等垃圾。“都说要垃圾分类,但我看周围的人基本都没分,全往一个桶里投放,我也就跟着大家一起扔到这个桶了。”提起垃圾分类,小区业主李先生有些不好意思。
除了垃圾混投,该处的垃圾回收也未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回收时,所有垃圾均被一股脑倒入垃圾清运车。
随后,记者连续走访了十余个小区,大多数小区存在分类垃圾桶配置不齐全、业主垃圾混投等情况,仅有个别小区做到了垃圾分类投放。
推行垃圾分类,是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的“关键小事”,但落实“垃圾分类”的难点在哪,该如何解决?作为西安的城市中心区和人口最密集区,有关垃圾分类的政策出台后,莲湖区政协就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作为了调研方向。
今年6月以来,区政协联合民革莲湖工委多次深入社区,走访30多个点位,与相关部门、街办、社区、企业负责人和部分群众等50多人进行座谈交流,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前端到末端进行了全流程调研,并形成了《关于推进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调查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
11月26日,记者就此采访了莲湖区政协主席陈宝玉。
陈宝玉认为,要真正实现垃圾分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首要措施是加强宣传培训。针对不同额人群,进行不同层次的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和体验活动,筹建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体验基地,推进宣传培训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公共场所,提高群众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
同时,扩大示范效应,开展不同层面的垃圾分类示范街道、示范小区、示范企业、示范家庭创建活动和多层次的交流互动,以点带面,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让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融入日常生活。
此外,将建设志愿者队伍与配齐配强专兼职督导人员相结合,依托机关、社区、物业、企业工作人员和在校学生及保洁工作人员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督导队伍, 形成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和工作合力。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范围广、资金需求量大,建议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形成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承担的机制,特别要加强对居民承担垃圾分类费用的渗透教育,增强垃圾分类工作的资金保障能力。”陈宝玉提议,将垃圾分类纳入区级领导城市治理夜查工作范围,各级领导在每日夜间检查建筑工地、餐饮企业、治污减霾等工作的同时,督查垃圾分类情况,推动垃圾分类责任的落实。
编辑: 罗亚秀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