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 夏末秋凉,步入汉阴县蒲溪镇响洞河村,却只见凉风扑面,硕果飘香。远远望去,只见山山峁峁一派忙碌丰收的景象,村民们和帮扶干部正在田间地头掏挖太子参,背篓里装了满满的中药材,喜获丰收。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以来,帮扶牵头单位县政协采取“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示范引导、稳妥推进”的工作部署,牢牢抓紧“三个一”产业发展思路,主攻中药材、蚕桑、特色养殖等产业,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中药材丰收显成效
时下正是太子参采挖季节,在响洞河村的太子参种植基地,只见壮硕的太子参破土而出,多名当地群众正在采挖,虽然烈日当头,但是他们的采挖激情依然很高。
“我们每天都来挖,光一天的劳务收入就有100多元,还有我们自己种植的太子参,可由村上统一组织销售”,让咱老百姓少跑许多路。一位正在挖参的农户激动的说。
据了解,由于今年天气适宜,太子参获得了丰收,当地群众不仅通过种植太子参、出租土地获得收入,还可以通过挖参获得劳务收益,直接促进了周边村民就业增收,实现脱贫摘帽。根据现在太子参的市场行情,晒干后的太子参价格更高,按照今年响洞河村收获的太子参产量来看,种植农户即可增收脱贫。
“今年村民种植的太子参亩产千斤,收益万元,直接带动贫困户70余户。”村干部石德华说。说话间,几位农户已经将自家的太子参装到了收购商的车上,拿着崭新的人民币,眼睛笑的眯成一条缝,一位农户说:“真的感谢县政协帮扶干部为我们响洞河村的村民选择了这么好一个项目,让我们年年增产增收,开心的很呐,今年就能脱贫哩”。
“三个一”产业促发展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最终实现脱贫,这不仅是打赢脱贫攻坚的关键,也是防止返贫现象出现的关键。
县政协作为响洞河村主要帮扶单位,一直以来,通过对响洞河村扶贫攻坚工作的认真研究和仔细分析,紧紧依托生态优势,围绕“三个一”产业发展规划,全面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深入基层宣传产业扶贫政策,动员群众入股加入产业合作社,充分运用“三个一”产业模式,发展种植太子参、百合、甜玉米、辣椒等特色种植1000亩,累计栽植桑苗1250亩,发展养牛、羊、猪、鸡等10000只以上,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超过2000元。同时还积极组织赴外地考察学习中药材种植先进经验,让贫困户掌握更多种、养殖技巧,树立发展观念,坚定脱贫信心,全面推进了响洞河村“三个一”产业建设。
精准脱贫迎摘帽
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精准”尤其重要。因此,县政协倡导因地制宜,立足资源优势,牢牢牵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以“志智双扶”为抓手,夯实脱贫长效根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真脱贫,脱真贫,带领群众同奔小康。在确保产业稳定、群众增收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拓宽中药材销售和加工渠道,促使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今年以来,县政协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去倾听民意,做好民声传话筒,传播各界好声音,做到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在哪里。真正把“精准”二字严格落实到脱贫攻坚的每个角落,努力把帮扶工作做好、做实、做细,迎接脱贫摘帽的最后胜利。
脱贫攻坚驱赶了响洞河村贫困的“黑夜”,“黎明”的星光是村民脸上丰收的喜悦,这里一大片一大片的太子参长势喜人,它特有的清香沁人心脾,这才是收获的味道。(张海燕 刘磊)
编辑: 陈晶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