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传承下去经济发展起来 ——省政协“推进秦岭旅游景区文物古迹、古村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工程”调研综述

2019-05-29 09:17:04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 “这几年来这里观光的游客多吗?”“村上道路是哪一年修的?从108国道进入黑河森林公园来村子是否收费?”……...

  □ 记者 原登荣

  “这几年来这里观光的游客多吗?”“村上道路是哪一年修的?从108国道进入黑河森林公园来村子是否收费?”……在近期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开展的“推进秦岭旅游景区文物古迹、古村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工程”调研中,省政协委员、省电影协会主席张阿利与调研组成员来到周至县老县城村了解情况,对村子在保护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边询问边记录,像这样细致入微的调研场景,在整个调研过程中不时出现。

  为全面了解我省秦岭旅游景区文物古迹、古村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工作,4月中下旬,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由省政协副主席刘宽忍带队,在西安市长安区、周至县、蓝田县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同时商请宝鸡、渭南、安康等有关市县政协协同调研,力求摸清存在问题,提出有分量的对策建议。

  摸清秦岭古村落等保护情况

  4月17日,为了解著名作家叶广芩笔下那处深得老天宠爱的地方——周至老县城村的保护情况,受108国道周至至汉中19公里处塌方影响,调研组只好绕行京昆高速至佛坪再辗转到108国道,到下午2点才到达老县城村所在地厚畛子镇。

  “终于来到这个让无数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虽然近6小时的车程让人有些乏累,但看到这里宁静的草场和休闲的牛群,还有隐于世外桃源的村民,让人一下子就平静下来。”刚下车张阿利就不禁感慨眼前的秘境。

  顾不得细细欣赏美景,调研组成员马上就投入到调研中,向当地干部群众了解文物保护以及基础建设、农家乐经营等情况。

  “调研持续两周多时间,西安市政协及长安区、周至县、蓝田县政协大力配合,省市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保等部门积极参与。”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刘玉明在此次月度协商座谈会上表示,调研组通过情况交流、实地考察、村民访谈等形式,对区域内历史文化名村、古村落保护传承工作现状进行了研判,力求为秦岭区域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献智出力。

  调研了解到,秦岭区域内目前有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32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93个省级传统村落,省市有关部门对认定列入的村镇都编制了保护发展规划。

  保护不是为了规划而规划

  “近年来,我省相关部门在推进秦岭文物古迹、古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也有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但远未达到既定目标,积累的矛盾和存在的问题亟待更深入地研究并加以解决。”刘玉明说。

  刘玉明代表调研组指出,调研到访村镇普遍存在为规划而规划的现象,死搬硬套多、可操作性不强、缺乏系统性,一些规划还让文物原真性、完整性被破坏。此外,保护传承的意识淡薄,特色鲜明的村镇历史文化与优质文旅品牌的拥有量不相匹配。“一些地方的保护传承原动力不足,存在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与保护传承推进缓慢并存的现象。”

  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吴敏霞在发言中同样不回避发现的问题:“在对外宣传方面,周至老县城等古村落基本默默无语;从财政支持方面看,经济发展制约了财政支持力度,很少有社会资本参与,致使周至老县城、张云山旧居等原有的文化遗产保护或修复鲜有动作。”“在执行政策制度方面,特别是对《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要求没有落实到位。”

  张阿利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古村落通往外界的道路过于狭窄,存在安全隐患,有的地方甚至还需要买票才能进去。此外,一些古村落里的石刻、石碑等文物被统一放置文管所内,虽然集中起来便于管理,但不利于发挥文物应有的历史价值和认知功能。

  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开发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刘玉明表示,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提升战略高度,加强秦岭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顶层设计,要站在将秦岭打造成为国家中央公园的高度强化整体意识,将秦岭区域文物古迹、古村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绿水青山环境保护融为一体,力求做到最大限度的资源整合。同时要整合秦岭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政府、社会和市场三方合力,做到政府部门合理规范、设计村镇申请保护名录等级、层次,为市场主体搭好平台,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

  他同时建议,应推动秦岭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动、静二维互动,坚持“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基本原则,吸引当地居民回到饱含乡韵、乡魂、乡愁的故里;坚持体现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公益性与经营性的有机统一,让历史文化鲜活起来,让旅游市场红火起来,最终实现文化传承下去、经济发展起来。

  省政协委员高辉建议,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强化城乡土地利用、文物保护、文化与旅游资源、水资源、社会事业规划等各类规划的衔接。“针对秦岭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相关部门要科学评估保护现状,注重衔接上位规划与其他相关专业规划,做到规划引领、科学保护。”

  “要充分运用现代互联网、融媒体思维和路径,强化现代传播和宣传意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不断提升秦岭历史文化传播水平和宣传手段。”张阿利认为,要运用好各种文学艺术表现手段,尤其运用好影视艺术媒介,可以和著名作家叶广芩创作的《老县城》以及著名作家贾平凹创作的《山本》等小说结合起来,讲好秦岭故事,传播好秦岭声音。

  吴敏霞建议,在保护、利用、发展中,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人文环境,充分挖掘秦岭文物古迹、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内涵;制定相应的责任目标考核机制,层层落实,形成良好的保护机制,并做到保护与开发相辅相成。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文化传承 经济发展 文物古迹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