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历史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根脉和特有的文化标识,是涵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十三五”时期,国家正式将“加强修史修志”写入规划。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地方志工作多次作出批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地方志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作为新时代的地方志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执著守望方志文化,更好地挖掘地情资源,激活地方志文化在区域文化建设中的基础和支点效应,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推进新时代方志文化的发展繁荣,是职责所系,更是使命所在。
一、突出为党立言,把政治建设贯穿方志工作始终
志书质量,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根基所在、活力所在和价值所在。而政治质量是社会主义新方志的重要标准之一,是质量中的核心。社会主义新编地方志工作开展以来,陕西严格执行《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始终把为党和人民立言作为灵魂,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指导思想贯穿于修志始终,并形成完整科学的志书思想体系。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和指导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记述内容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风貌;坚持全面反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和成绩,正确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曲折和问题。明确规定志书不得含有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危害国家统一、泄露国家秘密、违反党和国家法规政策等内容,从而有力保证了志书的政治质量。
弘扬新时代方志文化,更要突出党的政治建设,确保志书为党立言的政治质量和政治属性。要提升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自觉。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地方志全部工作,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与党中央和省委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做到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要聚焦重点,提高系统方志工作者的政治能力。特别是要按照省委的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坚决维护”;要把政治建设融入修志业务,做到同频共振。站在维护党和国家及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从政治上思考业务、在业务中体现政治意识。坚持正确观点,严把政治关口,确保志书政治质量。
二、突出文化传承,扎实推进二轮修志工作
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更是中国人民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志为信史。新时代方志文化是传承文明的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首轮规划的三级志书编修任务共计116部223卷全面完成,总字数达两亿多字。二轮修志紧锣密鼓,并陆续出版发行。旧志整理工作成绩斐然,一批有价值的旧志典籍重新整理出版。卷帙浩繁的成部头志书,绵延了三秦文化根脉,丰厚了陕西文化底蕴,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增添了凝重与光彩。
弘扬新时代方志文化,更要突出文化传承,切实发挥地方志在文化传承中的根脉作用。要着眼优秀文化传承,充分发挥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重要发祥地优势,加快推进地方志编纂,突出展现陕西在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中闪耀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当前,要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按照《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和《陕西省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要求,确保到2020年,全面完成全省第二轮地方志书规划任务,省、市、县三级118部地方志书全部出版。通过忠实记录陕西各级党委、政府在“五新战略”指引下,奋力追赶超越创造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一步传播和彰显陕西文化唯一性、至高性和世界性的特殊地位,厚植文化自信根基,更好展现文化自信的新魅力,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一份“志”礼。
三、突出资政服务,助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治天下以史为鉴,治郡国以志为鉴。”地方志经世致用,历来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重视。随着地方志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探索,地方志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与经验,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参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地方志工作者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自觉和政治自觉。着眼重大灾害救援与重建编纂的《汶川特大地震陕西抗震救灾志》率先出版,配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组织编纂的《铭记》丛书反响强烈,《陕西通志》《陕西历代旧志文库》《西部大开发陕西志》等重点工程启动,这些都为服务大局作了有益探索。
弘扬新时代方志文化,更要突出发挥地方志资政功能,紧紧围绕中心,引导全省修志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围绕“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实施,紧扣打好“三个攻坚战”“四场保卫战”和发展“三个经济”等重点任务,助力追赶超越,做好鉴古知今大文章;要紧扣地方志与文化自信,开展理论研究,探索坚定文化自信新途径;要发挥优势,反映出追赶超越这个新时代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特征,总结出陕西在追赶超越中各级党委、政府治陕理政为民的基本规律和历史智慧,为政府决策提供借鉴。特别是在政府重大战略、重要规划、重点项目实施及领导决策等方面提供历史依据,在重大问题、重要课题研究等方面提供参考,在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与交流等方面提供咨询,在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等方面拓宽渠道,贡献力量。
四、突出以文化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育人”是地方志的功能之一。恩格斯指出:“爱国主义是以爱家乡为基础的。”要爱家乡,首先就要知家乡、了解家乡。而要深刻全面系统了解,则非地方志莫属。地方志以其秉笔直书的行文特点,用当地人、事、物教育当地人民,更真切、直观,对涵育当地人民的理想信念、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已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全省首轮志书的编纂出版,既是全省各级各行各业发展成就的忠实记录,又是对涌现出的历史人物和先进人物的系统宣传。凸显了陕西英杰的丰功伟绩,传承了秦人精神,更为激励后人爱国爱乡,发扬革命传统,为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凝聚力量,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弘扬新时代方志文化,更要突出以文化人,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下功夫。要充分发挥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特别是要大力宣传陕西文化在中华民族进程中的独特创造、鲜明特色和光荣历史,阐释好陕西特色,全面提升陕西文化软实力;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弘扬“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陕西人精神,挺起全省人民的精神脊梁;要认真落实省委《关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意见》,统筹全省各级地方志机构力量,开展讲好陕西故事的系列活动,传播陕西声音。特别是要讲好守护根脉、传承文明的历史故事,理想如炽、信念如铁的革命故事,革故鼎新、开放共赢的发展故事,用祖先和先辈们的精神,感召今人,激励后人,进一步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全省人民推进强省建设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强化中华文化的世界认同,打造精神高地,凝聚起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筑中国梦的磅礴精神力量。
五、突出创新发展,推进方志事业转型升级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世界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地方志事业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地方志工作已由过去的单一扁平化向志、鉴、库、馆、网、用、会、刊、研、史等十位一体的事业转型,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弘扬新时代方志文化,更要突出创新发展,全力推动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要抢抓机遇,做“活”做“热”地方志事业,在完成《规划纲要》既定任务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地方志编修体系、理论研究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工作保障体系等“五位一体”的地方志事业发展综合体系;要扩大“互联网+地方志”成果,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地情数据库和地情网站的作用,积极推进智能检索和智能分析系统建设,让志书从书柜、书库中走出来,走进千家万户,满足不同人群对地方志的需求,将陕西方志网打造成全省人民共享的精神家园,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方志文化探索新路径。进一步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开通方志微信、手机报等微平台,提升应用服务能力,做好融合发展,不断拓宽地情信息传播的渠道,进一步增强地方志强化文化自信、文化传承的功能;要进一步弘扬“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激发地方志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方志事业永续发展做好人才保障。
(作者系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编辑: 陈晶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