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玲:扎根山村的全国模范教师

2022-03-02 17:01:17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朱亚玲是铜川市耀州区瑶曲中学一名普通而平凡的教师,她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但她深深地爱着自己的职业,从走上教师岗位的那一刻起,甘愿为山区的基础教育事业竭尽全力,奉献一生,被称为“陕西省最美乡村教师”,获得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各界新闻网讯(记者 蒋维博)朱亚玲是铜川市耀州区瑶曲中学一名普通而平凡的教师,她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但她深深地爱着自己的职业,从走上教师岗位的那一刻起,甘愿为山区的基础教育事业竭尽全力,奉献一生,被称为“陕西省最美乡村教师”,获得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她常说:“我要把我所学的知识,毫无保留地教给孩子们,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感到特别幸福……”。

  踏平荆棘,只为坚持最初梦想

  1991年,朱亚玲高中毕业回到家乡——耀州区瑶曲镇。由于瑶曲镇是耀州区最偏远的山区乡镇,师资严重不足,在父母的鼓励下,她当上了一名代课教师,走上了后塬山区一所小学的讲台,开始了教书育人的生涯。

  朱亚玲回忆自己成为教师最初的几年,任教的学校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每周她都要从家里背着粮食和蔬菜到学校,往往到一周的最后几天,无菜可吃,于是和其他乡村老师一样,学会了腌咸菜、挖野菜。当时在学校是土房,遇到连阴雨,墙皮就不时地脱落下来,屋顶还渗水,特别是冬天寒冷难耐,一天课上下来,手脚冻得发麻,那几年,几乎年年手脚冻裂,可每当看到学生们期盼的眼神、欢乐的笑脸,教过的孩子们能走出大山,她就感到无比欣慰。

  当时学校一共6名教师,五个教学班,她一个人所带的是二、三年级的复式教学班, 50多个学生的语文、数学、自然等所有的课程一人全包。寒冬腊月,大雪纷纷,山区的冬天又特别的冷,学校的窗户没有玻璃,只能用纸或塑料布糊好来挡风御寒。尽管如此,她还是坚守在贫困山区孩子最需要的地方,用梦想点燃梦想,用理想唤醒理想。

  不悔选择,三尺讲台上坚持三十载

  2003年通过考试,朱亚玲成为瑶曲中学一名正式的教师,从此就在这所山区中学扎下了根。30年如一日,虽然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但她也收获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个好老师,一定是一个爱岗敬业的老师。原有15天晚婚假只休了4天,晚育产假应该休120天她只休了56天就又投入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中,这一切只因放心不下自己的学生。寒冬腊月,带着还没有过百天的孩子就回到了学校,找人帮忙看着孩子,自己又投入到繁忙的教学工作中。

  当年期末统考中,她所带的班级的考试成绩名列全镇第一名,平均成绩都在九十多分。看到孩子们的成绩和进步,她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欣慰。繁忙紧张的工作使她落下了一身的病。但是,看到自己学生升入高中,看到他们走上社会,学习技术,成为有用人才,就感到她的付出是多么值得了。

  以心换心,用爱撑起师生间的桥梁

  为了更好的和学生们沟通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她用自己的爱心温暖着每一个孩子,垫付学费、资助学生、代管吃喝等等,还摸索出一种“掏心窝”的沟通方式,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当年在葫芦村任教时,山里的孩子穷,每学期五六十元的学杂费有的学生连续几年都交不起,朱亚玲经常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替他们垫交。班里有一名学生在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骑车不幸摔倒,头部受到撞击,她闻讯后心急如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那名学生在医院昏迷了一天一夜,她就在他的病床前守候了一天一夜,并用自己刚领的工资垫付了他的医药费。

  30多年来,朱亚玲把自己的热血和汗水洒在瑶曲这片山区的土地上,把青春和智慧奉献给了农村教育。不仅倾囊相授教孩子们知识,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给家境贫寒的学生垫交学杂费、代管吃喝,操心孩子们的学习,也惦记着孩子们的吃穿冷暖,既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孩子们的半个“母亲”。

编辑: 穆小蕊

相关热词: 朱亚玲 山村 全国模范 教师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