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桂宁:崇尚自然美学的“匠心者” 

2020-09-26 01:43:18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柴桂宁是一名57岁的锔瓷手艺人,主要修复破损的瓷器和紫砂壶,今年因为一个点击量158万的用锔瓷手艺修复灯泡的抖音短视频而“走红”。...

  各界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刘凡銆)“小度,小度,来给我放首歌”,柴桂宁对着一台小型的红色智能音响低声说,随着音乐的缓缓响起,他戴上一双已经磨烂了的白色手套、棒球帽、牛仔围裙以及护目镜,独自坐在暗黄的台灯下,拿起一把铁制的钻刻刀,一言不发地开始连续五六个小时的工作。

  “做手艺讲究专注和连续,我工作的时候,有时候客人走进店里和我说话,我都不会回应。”柴桂宁说,平时他站在机床前做用于“压花”的錾子都需要将近两个小时,最长的一次工作花了整整三天。三天时间里,在用小铁锤敲击壶面判断缺口的位置,再用金刚砂的圆球状磨头打孔之后,为一个年代久远的青花陶瓷壶的壶嘴,壶盖、提把全部都裹上了一层光泽鲜亮的银片,经过他手工修复之后的青花陶瓷壶立刻在原有的美感之上焕发出新的生机,“在修复器物的时候,我在全身心地与它对话,时间过了多久都不知道”。

  柴桂宁是一名57岁的锔瓷手艺人,主要修复破损的瓷器和紫砂壶,今年因为一个点击量158万的用锔瓷手艺修复灯泡的抖音短视频而“走红”,将小众化的现代锔瓷技法带入更多人的视野之中。他在锔瓷行业因为“手法老道”“做工精炼”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从茶壶的提把断落,壶上出现细微裂缝,再到壶身出现漏洞需要“修补”,甚至是壶已经裂成了碎片,他总有办法将壶恢复原状。每天都有客人登门送壶,或从外省邮寄过来茶壶找他修补,他习惯撕上一小片白纸,写上顾客的名字或单号,放进茶壶里,盖上茶盖保存,在工作室里一个人修上一天。

  在他开了四年之久的,位于西安金康路的名为“草木闲作”的工作室内,整齐摆放着从颜色、质地到纹理各不相同的各式精致茶壶和瓷器,在他的工作台右侧的蓝色墙壁上挂满了用于钻孔、打磨、敲打、雕花的铁锤、錾子、磨头、铁砧等工具。由于茶是草字头,大木为材,小木为柴,而他本人又姓柴,因而为工作室取名为“草木”,意为通过精雕细刻的技法还原器物的原始美感。

  “用传统的金刚钻磨头钻出的孔为1.2毫米,而现代锔瓷由于工具的先进,用金刚砂质地的磨头钻出的孔直径仅为0.4毫米”。柴桂宁说,现代锔瓷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对器物的破坏,保留其原本的特征,尊重器物原本的样子是他修复的原则,他的职责只是“恢复”,而并非“创作”。

  “我修复一件器物时,不是根据它主人的要求,而是根据器物本身给我的讯息去体会它”,柴桂宁认为,好的器物是素净和安静的,经过时间推移存留下来的美感应该保护起来,而不应加之多余的修饰,所以经由他修复过后的器物大都简朴大方,除此之外,他还要考虑器物修补之后的实用性,“茶壶重新裹上的银或铜是否耐得住高温,会不会影响沏茶,都是必须想到的问题。”

  柴桂宁进入锔瓷修复的行业七八年之久,按他的话来说,“是半路出家的”,但是他“修东西”的爱好和对事物的好奇心从小就有了。16岁的时候,他就会修理家里坏了的自行车、电视机、收音机,自己做煤油灯的灯芯。年少时积累的学识和经验被他后来融入到了锔瓷修复之中,他的工作台后面有一个书架,上面摆放着关于物理、化学、美学、哲学方面的书籍,在修复时,钻孔的角度和力度,茶器的清理和着色,以及茶器的历史出处,他都会查阅相关的书籍,甚至买来化学用品和容器动手调配茶壶的颜色,琢磨研究新的修复思路。

  柴桂宁在学艺上的信念是“学无常师”,在技法上力求不断创新突破。每年都要跑到全国各地找同行们“切磋手艺”,学习新的锔瓷技术或做工思路,八月份刚从山东回来,十月份又计划着前往柳州,从金属手工领域的钻刻、锻打、嵌刻技术到日本做茶器的手艺人们的“痕迹”和“侘寂”美学,都为他的修复手艺不断注入灵魂。

  “我不过是一个做手艺活的匠人”,柴桂宁不喜欢别人称呼他为“师傅”或者“艺术家”,他更喜欢被亲切地叫作“老头儿”,无论辈分的高低,技法的生熟,他都希望通过与同行们相互分享各自的技法和设备,与志趣相投之人一同提升技艺,去用心修好每一件器物,“做手艺对我来说是一辈子的事,只要我还动弹得了,就会一直修下去”他说。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锔瓷 手艺人 柴桂宁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