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致富路 ——汉中市南郑区两河镇扇编扶贫产业发展纪实

2020-05-28 13:37:58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 今年63岁的吴元琴怎么也没想过,她有生之年还当上了“老师”,在2018年汉中市南郑区两河镇白庙村举办的第一期扇编技术培训班上,她作为该村仅有的“手艺人”之一,被邀请为学员们上课。...

  今年63岁的吴元琴怎么也没想过,她有生之年还当上了“老师”,在2018年汉中市南郑区两河镇白庙村举办的第一期扇编技术培训班上,她作为该村仅有的“手艺人”之一,被邀请为学员们上课。

第一期培训班上扇编师傅现场授课

  “刚开始学这手艺的人不多,但学会的人现在都比我编的好咯!”坐在贴满孙女们奖状的墙壁前面,这位瘦小的老人笑着说,“我年纪大了手脚慢,今年只编了400多把扇子,还没卖呢,大概能值4000块钱,比种庄稼强多了。”

  吴元琴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伴去世早,儿子在汉中城里当厨师,她独自在家照顾孙女们上学。

  从吴元琴家出来,顺着村道往集镇方向走几百米,路旁二层砖混结构房屋里,35岁的蒋小兰坐在客厅靠门的小板凳上,猫着腰,穿着洁白袜子的双脚踩在两束干棕叶上,手指翻飞,30多分钟后,一个桃型的棕扇初具雏形。

  “今年我编了700多把扇子,前几天基本都卖了,说实话,扇编这个产业是真的叫我们老百姓得了实惠咯。”初夏时节的中午有些炎热,但这位年轻的妈妈一刻也不闲着,丈夫在略阳工作,她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

南郑区举办首届扇编大赛

  蒋小兰就是第一期培训班的学员,凭着一股子好学的劲头,她已经是村里公认的技术能手,周围村民有空就过来“取经”,她也不藏私,帮助10余户村民学会了扇编手艺。去年,她编的扇子卖了1万余元,跟她一起学习的村民也都卖了至少一两千元。

  在两河镇白庙村,几乎每家都能找到经蒸煮晾干的棕树叶和编好的一摞摞扇子。留守在家的妇女、身体残疾的贫困群众、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得空就编几个棕扇,这样一家老小日常开销就基本够了。

  但几年前,却是另一番景象:壮劳力们在外务工,在家的村民没有适合的挣钱门路,吃穿住行样样花钱,家人打工寄回来的钱总是“不经花”,村民们的脱贫路走的磕磕绊绊。

  “怎样让这群弱劳动力在家也能增加收入呢?我们想了很多办法。”该村支部书记周昌远介绍说,前些年,村上尝试种过药材、莲藕、优质水稻等产业,但是都没成功,这些产业对技术要求高,工作强度也大,并不适合这群人。

  村两委干部和第一书记就利用各种关系到处打听合适的产业,在多次入户走访中,他们了解到吴元琴等零星的几户群众会编棕扇。经过考察,他们发现这个产业不需要固定场所和时间,强度低、效益好,而且村民房前屋后都有成片的棕树林,棕叶资源丰富。于是2018年3月,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村上决定举办培训班,让更多群众学习这门手艺。

  “举办第一期培训班的时候,大家都不看好这个产业,村干部们一户一户上门去请人来参加,原本计划培训30人,实际来了26人,最终只有不到10人学完了课程,其他人都没坚持住提前走了。”回忆当时的情况,周昌远感慨地说。

  但8月份村上举办第二次培训班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 40多个村民主动跑来学习了。

  “因为第一批学员尝到甜头了。”周昌远说。

  有村民算过账,一把扇子的材料成本是1元钱,编好后最高能卖12元,一人一天最多能编10把,效益不错!

  当然,村民们“尝到甜头”的背后,少不了镇村干部们默默付出辛劳。

两河镇棕制品项目基地建设现场

  起初,培训班一办完,全村的棕扇产量迅速暴增,扇子销路成了问题,如果卖不出去,就会影响村民发展扇编产业的积极性。

  周昌远带上村两委班子,自费租车拉上棕扇到黎坪森林公园、汉山景区等周边景点和集镇去推销。当年组织开展外出销售活动30余人次,销售棕扇1万余把,为村里发展扇编产业打开了局面。

  随着扇编在村上的逐渐壮大,两河镇党委、政府发现了该产业在解决群众居家灵活就业方面的巨大潜力,及时将其纳入全镇脱贫产业“一盘棋”。采用“党委政府搭台、村两委引领、群众参与”的“三级联动”模式,统筹管理、盘活资源,推动实现村集体经济增长、群众增收、贫困户脱贫的“三方共赢”目标。

  当年年底,该镇投入资金30余万元,在集镇建成培训、展销为一体的扇编产业基地,制作展板、拍摄视频在展销会、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展示;积极争取将扇编培训课程整合到区人社局扶贫技能培训目录,作为南郑“五编”技艺之一进行推广;举办声势浩大的扇编技能大赛,评选出优秀扇编师傅给予表彰;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在全镇范围内扩大扇编从业群体;在各大媒体进行宣传造势,为“两河扇编”打响知名度;组织镇村干部、优秀扇编师傅到安康市汉阴县等地进行考察学习,持续提升产品品质;采取灵活多样的销售策略,线上通过扇编基地和各村的电商平台进行零售,线下与“良顺藤编”等知名手工艺品牌开展“订单式”供销合作……

  随着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全镇扇编产业规模呈现“井喷”式增长。白庙村党支部因抓党建促脱贫工作表现突出,在2018、2019年分别被市委组织部评为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村和先进基层党组织。

  与白庙村毗邻的红庙村,扇编产业历史更为悠久,扇编技艺经过几代人上百年的传承,逐渐衍变为家族式发展模式。但由于以往单打独斗式发展的局限性,产业规模和销量上不来,带动致富能力始终不强。直到搭上全镇扇编产业发展“快车”后,红庙村的扇编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去年,该村棕扇销售量首次突破15万把,收入达160余万元。

  2年多时间,扇编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微产业一举成为两河镇脱贫支柱产业之一,为该镇弱劳动力群体铺就了一条勤劳致富的新路子。截至2019年底,该镇从事扇编产业的村民达到300余户,年产棕扇30余万把,销售收入300余万元,带动150余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今年,投入资金160万元,集育苗、棕树种植、原材料加工、棕制品生产为一体的两河镇棕制品项目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建成后,通过发展优质棕制品产业,将带动至少300人稳定就业。

  最近,两河镇又创建了一个微信群,准备把全镇从事扇编产业的村民都拉进群,定期发布一些棕扇产品标准和最新样式供大家学习交流。

  “我们镇的扇编产业在规模上已经壮大了,现在考虑的是如何把小扇子编出大产业,我们要把基地做实,把产业做精,把品牌做硬,以更加优质的产品提高附加值,持续壮大老百姓的钱袋子,为两河经济发展再添强动能。”谈到扇编产业的后期发展,两河镇镇长陈骋说道。(周强)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南郑区 扶贫产业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