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河镇:探索脱贫新模式  打赢乡村振兴战

2019-11-04 13:58:59  来源:  


[摘要]  鱼河峁镇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南部山区,距离市区45公里,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全镇总面积194.4平方公里,原有41个行政村,并村改革后辖19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总...

  鱼河峁镇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南部山区,距离市区45公里,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全镇总面积194.4平方公里,原有41个行政村,并村改革后辖19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668户25408人,其中贫困村1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765户1690人,在册贫困户170户294人,是榆阳区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的一个乡镇。

  近年来,鱼河峁镇按照“抓党建、促脱贫”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党建引领、改革先行、产业支撑、功能完善、治理有效、整村推进”的“榆阳脱贫模式”,先后组建成立25个集体经济组织,林果业、小杂粮、中药材和特色养殖四项主导产业在16个贫困村初见成效,光伏产业覆盖225户可脱贫户;11个贫困村顺利退出,595户1396人稳定脱贫,全镇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探索形成“33433”抓脱贫工作法。

  夯实三个责任,定任务。党政班子成员每人包抓1-2个贫困村,主抓村班子建设、产权制度改革、产业建设和基建补短板项目;各村支部书记负总责,整合驻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人员,组建6个团19个攻坚队,直接落实发展产业、实施项目、整治环境等具体工作;以户为单位落实296名帮扶责任人,精准落实“八个一批”脱贫措施到户到人见实效。

  推行三化管理,记实绩。始终把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作为纪实脱贫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重点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三方面收集资料,推行档案整理规范化、常态化和制度化的“三化”管理法。档案整理规范化,针对近年来脱贫档案整理需求,结合市区规范要求和实际开展工作,年初将档案整理规范为四大类二十四项,统一标识,统一建盒,列出镇、村、户档案整理清单,使全年档案整理有方向,有目标;收集归档常态化,对照档案整理类项清单,采取“边工作边收集”的原则,对上级来文、下发文件进行及时存档保存;对召开的会议和开展的工作结束后,随即将相关的材料按清单梳理归档;每季度末依照清单目录查漏补缺,补充完善,不仅保证档案的完整性,更确保了档案的真实性;项目资料制度化,扶贫项目申报、下达、实施、决算全过程实行“三议一审四公开”的制度化管理,即村级在项目申报、制定实施方案和竣工决算召开四支队伍群众和贫困户代表商议;镇级对各村上报项目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实效性进行审查;公开项目申报内容、下达内容、实施方案、竣工决算,确保扶贫项目公开透明、阳光运行,扶贫资金使用精准,发挥效益。

  强化四项措施,抓落实。持续实行“工作清单、督查反馈、通报约谈和量化考核”四项考核措施,下达工作清单,落实到具体人对照工作清单周督查,反馈存在的问题,督查时复查整改情况,对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体研判解决,对个性问题较多的约谈责任人,全年工作考核分为工作清单、民主测评、综合评价和实绩加分与约谈扣分四项量化考核内容,把全年工作任务融入日常,严在平常,落在实处。

  三级联动发力,见实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的主攻方向构建“镇主推、村主抓、户主施”+“镇村户’三级联动”的抓产业工作格局。镇级主责抓推进:明确方向大力推,鱼河峁镇党委、政府多方调研、征求意愿,明确林果业、小杂粮、中药材和特色养殖四项主导产业,在补助资金、物质和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全镇得到大面积的推广种植;引进实体示范推,引进五粮液酒厂的订单农业,保底价收购,高粱种植稳定在5000亩以上,经测产折算每亩收入可达1500元左右,群众普遍认可;光伏产业扶持推,采取财政补一点、企业捐一点、政府挤点和贫困户出一点的筹资办法,先后建成552千瓦的光伏电站2个,实现可脱贫户光伏产业全覆盖,户均年稳定增收3000元左右。村级主业抓落实:各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后,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核心,探索出“合股联营”的发展产业模式和“保本经营、盈余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兴起了黄崖窑村的乡村旅游+山地苹果、鱼河峁村的富硒水稻、白家沟村的早作农业、冯茶庄村的中药材、朱庄村的散养鸡、田园村的小米茶等一批“村一品”示范村。同时为延长优势产业链条,创办石磨面、小米茶、中草药等加工厂,同步开办电商网店,走产销结合的路子。农户实施全参与:按照能扶则扶、扶就扶大扶强和侧重扶持有劳动力贫困户自主发展壮大产业,侧重扶持无劳动力或弱劳动力的非兜底户入股集体产业、大户托管代管带动发展的“一个原则、两个侧重”的扶户办法。整合扶贫小额贷款互助合作社借款和到户项目补助以及农资补助、技术指导等政策措施给以特殊扶持,培育出陕北妹子米茶、渔飞翔中药材等新型经营主体和高吉东黄义满、李锦峰等一批贫困户变身种养殖大户的脱贫模范。

  注重三个结合,提质效。与基层党建相结合。坚持把合作社建在产业链上,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推行支部书记兼任理事长,推进“能人治村、能人治社”,不但解决村集体有人办事问题,还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既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也真正把合作社做成实体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深化“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十个一”创建活动,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结合村情修订村规民约,贴近实际开展“四会”活动,大张旗鼓的开展道德讲堂和文明评选,重新启用村级大喇叭;建立红黑榜,唱响勤劳致富的主旋律;全面推广爱心超市,引导群众从环境卫生、发展产业等十个方面获取积分兑换物品,激发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结合、一体推进,带动脱贫攻坚从打赢向打好转变。整合美丽农居,旧居改造,入户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等人居环境改善各类项目资金向贫困村聚集,同步推进实施,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王欣)

编辑: 高三宝

相关热词: 榆阳 鱼河 乡村振兴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