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之神:木石奇缘化育神奇

2019-08-08 08:30:45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  各界新闻网讯 神州神木特别神,神在其美名来历,神在其人文底蕴,神在其资源禀赋,而最神之处则在木石奇缘。陕北神木连续多年入选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百强县,2018年为“全国综...

  各界新闻网讯 神州神木特别神,神在其美名来历,神在其人文底蕴,神在其资源禀赋,而最神之处则在木石奇缘。陕北神木连续多年入选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百强县,2018年为“全国综合实力县区”第48名,神木以其煤海巨大、经济发达而名扬华夏大地,殊不知千年古县神木,黄河长城同在、大漠草原覆盖、高山湖泊青睐,文化遗产丰富,人文底蕴深厚,既是矿产资源聚集的洼地,更是文化资源富集的高地,可谓得天独厚,神奇而神秘!

  (一)

  神木之神,神在美名来历。在神木1300多年的州县建制史上,虽曾有过六七个名字,但是留下深深印记的只有两个:麟州、神木。其中,麟州始建于唐开元十二年(724),延至五代、宋,止于金兴定元年(1217),前后长达500年;而从金、元、明、清一路走来,神木之名已有800岁之久。其间,诸如新秦郡、建宁军、镇西军、云州等名称,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倏尔即逝。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始设麟州,此地原为胜州(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十二连城)辖地。《新唐书卷三十七·志第二十七》载:“麟州新秦郡,下都督府。开元十二年析胜州之连谷、银城置……户二千四百二十八,口万九百三。”那么,为什么要割胜州之地而另设麟州呢?这又是谁的主意呢?翻开《旧唐书》,其中第九十七卷张说(yuè)列传载: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四月,胡贼康待宾率众反……时叛胡与党项连结,攻银城、连谷,以据仓粮,说统马步万人出合河关掩击,大破之……说招集党项,复其居业。副使史献请因此诛党项,绝其翻动之计,说曰:‘先王之道,推亡固存,如尽诛之,是逆天道也。’因奏置麟州,以安置党项余烬。” 从这段史料中可以看出,开元九年(721)突厥降将康待宾勾结陕北党项人叛乱,攻占了境内的银城(今神木解家堡)、连谷(今神木黄羊城),时任并州(今太原)长史兼天兵军大使的张说率一万人马出合河关,西渡黄河,大破康待宾,并奏请朝廷北割连谷、南划银城,于其中新设麟州,以天道仁心而宽恕安置这群党项人、突厥人的残兵败将。朝廷果然准奏,并于开元十二年(724)正式设置麟州,从此开启了神木1300年的州县建制历史,可以说张说就是“神木之父”。合河关应为今神木马镇合河村对岸的岚漪河与黄河交汇处,此地山高谷深,地势险要,自古为晋陕孔道,由此西渡黄河,逆窟野川而上,即可抵达银城、连谷。

  那么,张说又是何许人呢?张说(667年-731年),字道济,洛阳(今洛阳)人,唐朝开元年间的名相名将,且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曾封燕国公,故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此公一生跌宕起伏,因不肯诬陷魏元忠、不肯党附太平公主、与宰相姚崇不和而多次被贬官流放,又多次被委以重任,三度为相,唐玄宗将宁亲公主嫁给其次子张垍,成为皇帝的儿女亲家。他“为文俊丽,用思精密……天下词人,咸讽颂之”,留世文集30卷;为武则能“驱貔虎之师,断獯戎之臂”,持节安抚同罗、拔曳固等部,讨平突厥叛将康待宾,平定康愿子叛乱,建议裁撤镇军,整顿府兵,功莫大焉。开元十八年(731),张说病危,唐玄宗“每日令中史问疾,并手写药方赐之”,去世后,罢朝举哀,御赐谥号“文贞”,可以说极尽哀荣。

  知道了张说的家世背景,我们可以猜猜这位经文纬武的“神木之父”,为什么要用“麟州”二字命名新设之州呢?麟,即麒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瑞兽、仁兽。其外形,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礼记·礼运第九》云:“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分别以四灵为毛虫、羽虫、甲虫、鳞虫之长,可见麟的地位与龙凤等同,只是后世龙凤被帝后专有而降低了麟的地位。《诗经·周南·麟之趾》以麟比人,冀望子孙德高如麟。宋严粲《诗辑》说:麟有足“可以踶而不踶”,有额“可以抵而不抵”,有角“可以触而不触”,对麟的美德赞赏有加。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此云仁兽,用公羊说,以其角端戴肉,不履生虫,不折生草也。”韩愈《获麟解》说:“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麟角顶端有肉,所以“设武备而不为害”,且走路不折生草、不踩生虫,故有仁德,为仁兽。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必有祥瑞。传说孔子诞生时有麟降世,吐玉书于门前,预兆圣人出世。据《左传》《兖州府志》等记载:鲁哀公于十四年春,西狩大野泽(今山东巨野)而获麟,孔子知道后,“反袂拭面,涕泣沾衿”,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见害,吾是以伤之”。这一年,孔子71岁,所著《春秋》一书刚刚完稿,于是孔子感麟而忧,从此罢笔,不再写作。两年后的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孔子与世长辞,获麟绝笔的故事便广为流传。大诗人李白《古风诗》中亦有“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的诗句,表达了追步孔子、垂名后世的志向。孔子的生死与麟悠关,孔子的学说以仁为大,麟又是仁兽,是不是神麟化身孔子,示其创立儒学,教人以仁,挽礼崩乐坏之狂澜于既倒,救人心之不古、世风之日下呢?

  童蒙经典《幼学琼林·老幼寿诞》云:“麟吐玉书,天生孔子之瑞;玉燕投怀,梦孕张说之奇。”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玉燕投怀》载:“张说母梦有一玉燕自东南飞来,投入怀中,而有孕生说,果为宰相,其至贵之祥也。”母亲因玉燕投怀而生张说,日后张说果然成为贤相名将,文坛领袖,大唐股肱。张说与孔子有类似的命运传说,冥冥之中,仿佛得到了孔子的暗示,张说是不是追慕圣人,平定羌胡叛乱而不杀败兵降将,按照天道仁心的理念,以仁兽之名设“麟”州,期冀主政此方的官员能够亲百姓、行仁政?

  遥想当年,意气风发的张说,刚刚击败羌胡叛乱,打马从窟野川走过,远处川原莽莽,近见河流蜿蜒,两岸岩壁挺拔,怪石嶙峋,特别是窟野河与兔毛川交汇处(今县城西二郎山),突兀巉岩,两壁绝险,巍峨逼人,状若狮虎,头角崭然,活脱脱麒麟游弋;再看东岸山脊,状若游龙,天生龙眼(今县城东南龙眼山),石龙迤北,凤头高扬(今凤头山);攀上东山之巅,一马平川尽展眼前,北眺大漠长河,南瞰群山连绵,此乃灵瑞吉祥之地,于是南面京师长安,即刻酿就造设“麟”之新州的奏折。以仁“麟”名之,定有怜悯边地百姓、祝福苦寂塞上之意。不过,令张说想不到的是,上苍早已在这块苦焦的土地之下,为这方百姓恩赐了巨大煤海,静等穿越千年时空,骇世而出。

  盛唐衰落,五代迭起,宋辽争霸,完颜问鼎。金兴定元年(1217),麟州迎来新号“神木”,此后,除元初短暂的几年设云州于神木寨,无论寨堡道县,再没有改名更姓。2017年4月,神木获批撤县设市,7月揭牌,成为榆林第一个县级市。据清道光《神木县志》记载:“县东北杨家城,即古麟州城,相传城外东南约四十步,有松树三株,大可两三人合抱,为唐代旧物,人称神木。金以名寨,元以名县,明代尚有遗迹。”金代皇族完颜氏,系关外女真人,文化毕竟落后。可以想象,占领麟州的女真将领看到复杂的州名,一定抓耳挠腮,再说新朝建立,需要除旧布新,不如以城外神松为名——神木,简单易记,朗朗上口,旧州改名即刻完成。比较麟州、神木两个名字,前者典雅大气,内涵丰富,彬彬然有君子之风,更像人的官名大名、正式姓名;而后者简单易记,朴实可人,名出有因,通俗而不粗鄙,犹如人的乳名。

  (二)

  神木之神,神在人文底蕴。神木人文积淀深厚,历史文脉清晰,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煤海之上,苦焦的土地,浸淫了密密匝匝的文化因子,从史前文明到古代以至近现代,文明之河浪花翻滚,浩浩汤汤,一泻至今,堪称波澜壮阔,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支脉。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籍德裔汉学家萨尔蒙尼在北京收购了来自陕北榆林府几位农民的石峁古玉,这犹如在神木石峁上空划过的一道闪电,无人在意,可是在八十多年后,这道闪电变成了一声惊雷在世界上空炸响,2012年,多家媒体披露在陕北神木发现了中国最大的史前石城遗址——石峁石城。石峁古城以其气势恢宏、构筑精良、体量巨大、历史悠久、考古文化价值极高而被称为“华夏第一城”,大家纷纷用“石破天惊”来表达惊讶之情。

  此后,经过省市县联合考古工作队几年的努力,初步揭开了其神秘面纱,但专家表示目前的发现仅仅是石峁古城的冰山一角。石峁石城兴建于4300年前,废弃于3800年前,存在兴盛了约500年,处于龙山文化晚期夏早期。石城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部分组成,面积为400万平方米,远远超过了著名的陶寺遗址(300万平方米)和良渚遗址(280万平方米)。石城由16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密集分布着大型宫殿建筑、池苑、房址、手工业作坊、墓葬等遗迹。石城城墙长达10千米,宽约2.5米,原高为5米,石料总用量为12.5万立方米。“皇城台”为石城核心部分,位于石城西北部高约70米的九层砌筑石护坡之上,形似金字塔,顶部面积8万多平方米,为大型宫殿及高等级建筑区。已经发掘的外城东门址总面积2500多平方米,由南北砌石夯土墩台、内外瓮城、两两相对门塾、马面等构成,体量巨大、设计精巧,结构复杂、装饰华丽,建造技术先进,被誉为“华夏第一门”。

  在石峁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玉器、陶器、骨器、铜器以及壁画等,其中古玉是石峁的一大亮点。据研究,近百年来,流散国内外的石峁玉器达三四千件之多(亦有六千件的说法),被法、德、美、英等国家的博物馆收藏。石峁古玉种类繁多、工艺精湛、造型精美,有牙璋、琮、壁、璜、圭、钺等礼器,也有人头、鹰笄、鸟、蚕等肖形器,玉材有墨玉、玉髓、黑曜石、碧玉等,涵盖了我国大部分玉石产地,其造型做工也融合了山西陶寺、浙江良渚等遗址的文化特征,显示了石峁古城可能是中国早期“玉石之路”的枢纽。很奇怪,石峁城门城墙嵌有许多玉器,这既是古人辟邪通神的精神屏障,又与传说中的“玉门瑶台”契合。据《竹书记年》记载,暴君夏桀为讨好宠妃妹喜,“桀顷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当然,完全用玉石建造宫殿是不可能的,那么石峁石城就应当是“石峁王”的“玉门瑶台”。石峁玉中,还发现有玉蚕,不由得让人想到“嫘祖始蚕”的典故。《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说:“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嫘祖是黄帝的正妃、养蚕的始祖,石峁发现了黄帝时代的玉蚕,是不是又一次佐证了河北师范大学沈长云先生“石峁古城是黄帝部族居邑”的观点呢?独立学者王红旗也撰文认为,石峁古城就是黄帝都城昆仑城。当然,也有学者持反对意见。

  石峁陶器以绳纹灰陶为大宗,有鬲、斝、甗、盉等炊器,也有瓮、罐、豆等盛器,器型种类多,质朴浑厚,具有典型的龙山文化特征。出土的骨器,数量大、种类多,除百余件卜骨、万余枚精细骨针及针筒等生产生活用品,出土的20多件骨质乐器“簧”(口弦琴)比较罕见,镂刻的细薄舌簧,工艺水平极高。外城东门址出土的300余块壁画残块,信息量丰富,对我国壁画发展历史及绘制工艺技法等极具研究价值。

  石峁遗址的考古发掘研究才刚刚开始,就以其巨大的城池、丰富的遗存以及建筑、玉器、壁画、乐器、天文历法等文明成果,震惊世界。2012年,石峁遗址已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国内顶级专家已为石峁提出了考古研究保护的“百年构想”。目前,1.2万平方米的石峁博物馆已开工建设,国家文物局已将石峁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石峁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准备工作业已启动,并取得很大进展。湮没历史尘埃3800年后,石峁石城的再度辉煌,指日可待。

  自然气候环境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又决定文明形态。面积达7700多平方公里的神木,正好处在我国草原游牧文化与黄土农耕文化的交汇地带,所以跨入文明时代后,文化碰撞与民族融合就成了这块土地的宿命,刀光剑影,烽火连天,始终是这里的主旋律。正是这样的宿命,造就了这块土地上保家卫国、守望相助的边塞文化。

  清道光《神木县志》说:“神邑两山雄峙,三水环绕;南卫关中,北屏河套;左扼晋阳之险,右持灵夏之冲,实为榆塞上游边陲重地。”秦汉为讨伐匈奴前沿,魏晋为抵御突厥入侵屏障,隋唐在此与吐蕃及六州胡人展开厮杀。宋辽金夏之际,麟州长期孤悬黄河之西,既是中原王朝抵御西夏的桥头堡,更是党项民族进攻中原的绊脚石,自然就成为双方厮杀争夺的焦点热点。也就是这个时期,西夏李继迁、李元昊,府州折家将、麟州杨家将等英雄豪杰,在此悉数登场。蒙元满清,中外一统。有明一朝,蒙汉关系紧张。明朝廷修长城、强边防,神木为九边重镇之一延绥镇的重要防区,蒙古鞑靼部时有来犯,明朝多为守势。

  正如神木本土作家赵雄先生所说,神木历来为边关重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吸引了许多当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精英的关注,也留下许多有关麟州、神木的著名诗篇,记录了神木的变迁,传承了神木文脉。比如,唐朝张说、王维,北宋范仲淹、王彦博、韩琦、张咏、张亢等等,不乏良将贤相,亦有文人雅士,或镇守边城、杀敌疆场,或巡边抚民、游历山川,都曾在麟州留下足迹。唐天宝四年(745),王维出使新秦郡(今神木)写下了《新秦郡松树歌》:“青青山上松,数里不见今更逢。不见君,心相忆。此心向君,君应识。为君颜色高且闲,亭亭迥出浮云间”,赞美了松树坚贞高洁的君子品格。王维来新秦不写其他,为什么单单歌咏松树呢?我们不得而知。神木道光县志说,城外有两三人合抱的大松树三株,唐时旧物,人称“神木”。有意思的是,王维离去470余年后,当年的新秦(后为麟州)真的就以大松树而改名为“神木”了。这个改名是为了写真神木品格呢,还是昭示传承松之精神?或许兼而有之。可以称得上传世名篇的神木诗词,莫过于范仲淹的《麟州秋词·调借渔家傲》。其词曰:“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词的上片描摹了麟州孤悬河外的情景,下片反映了宋夏胶着拉锯的边境之争,词人在悲凉寥廓的边塞之地,抒发了忧国思乡、壮志未酬的情怀,基调由低沉而慷慨,意境悲壮雄浑。遥想当年麟州的环境之凄苦,兵民官员守家卫国之精神,心里不只是唏嘘,更多的是油然而生的敬意。

  为了保家卫国的需要,神木先民修筑了数百公里的秦汉长城、明长城,修筑了圁阳(汉)、银城(魏)、连谷(隋)、麟州(唐)、幽陵(唐)、太和(宋)等古城,以及建于明朝的高家堡、永兴堡、柏林堡、大柏油堡等长城守卫营堡。修筑宏伟长城,营造金汤城池,不仅凝聚了神木先民的汗水和血泪,承载了他们的勇气和智慧,而且使神木的文化底蕴更加醇厚。

  (三)

  神木之神,神在资源禀赋。神木地处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接壤地带,干旱少雨,土地贫瘠,本来是一块苦焦的土地。可神奇的是,上苍仁慈,偏偏在此埋藏了一片巨大的煤海,令人想到西方圣诞老人趁孩子熟睡而把礼物藏进烟囱的童话故事。

  1982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刊文《榆林地区发现一个大煤田》,首先披露了神府大煤田的发现。报道说,在陕北神木府谷地区蕴藏着877亿吨优质环保煤,相当于关中4个矿务局所在的“渭北黑腰带”的16倍,而且为特低灰、特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的长焰煤、不粘煤,埋藏浅,开采条件简单……几乎把优点全占了,由瘦窄的“渭北黑腰带”变成了肥厚的“陕北黑棉袄”。东晋道学家葛洪的志怪小说《神仙传·麻姑》讲了“沧海桑田”的故事,说仙女麻姑自得道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以此说明人世间事物变化之巨大。侏罗纪时期,神木为茂密森林,后来沉积为沼泽湖盆,煤海悄悄地生成了,再后来地壳运动,又隆起为鄂尔多斯高原,于是又有了草原树木,有了耕田放牧的神木先民,有了煤田的发现……沧海桑田,仿佛是“上帝”安排的一场游戏,一会会儿就完成了,在这个“游戏”中,神木成为了“幸运儿”。

  神府煤田的发现,不仅改变了神木,而且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煤炭资源布局,改变了中国的煤炭工业战略。在此后的三十多年里,从立项到上马,从专线公路建设到专线铁路建设,从原煤外运到超大型坑口电厂建设,从粗加工的兰炭焦油煤化工到深加工的煤制甲醇煤制油的精细化工,从国家级的一般能源化工基地到世界级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神木”二字不断出现在国家最高层的会议桌上,不断博得国人以致世界的眼球。

  据有关资料,神木有4500平方公里的地下“黑色平原”,占总面积的59%,有5至6个可采煤层,总厚度达14米至21米,富煤区每平方公里储量达1000多万吨,探明储量500多亿吨,占神府东胜煤田总储量的1/4,神木是整个神府东胜煤田的核心区。神木全市年产煤约2.4亿吨,约占全省产能的25%。神华集团的大柳塔煤矿,堪称陕西地区最大的煤矿,是年产2000万吨的特大型现代化高产高效矿井。在全国十大煤炭井工矿中,神木竟然占有6席。

  如果把资源富集比作是“天资聪颖”,那么能不能“优秀”,“后天”的努力就很关键了。神木认识到了这一点,从最初的挖出卖掉资源,逐渐走上延长产业链、转型深加工、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神木立足打造国家级能源化工核心区和高端清洁能化基地,优化延长“煤——电——载能——聚氯乙烯”、“煤——兰炭——载能(金属镁)——化工(建材)”、“煤——煤焦油——燃料油”、“煤——甲醇——醇醚产品”四大循环产业链。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国内一流企业和技术,能化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迈进,相继有神华、华电、陕煤、陕投、延长等大型国有企业入驻,煤制燃油、甲醇、聚烯烃等产业循环体系基本形成。同时,积极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利用采煤沉陷区发展风能、光能产业,新能源获批总量达1730MW,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据统计,2017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00多亿元。

  上苍厚爱神木,把最好的资源赐给了神木,神木也在创造着历史、创造着辉煌,把大自然亿万斯年的结晶回馈给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当前,神木已成为全国第一产煤大县(市)、全国最大的兰炭基地、全国单体最大的聚氯乙烯基地、西部最大的火电基地、西部最大的浮法玻璃基地、西部最大的电石基地,在国家能源安全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神木市委市政府坚持“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的执政理念,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把财政支出的80%和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领域,神木的全民免费医疗、十五年免费教育等重大民生项目走在了全国前列,堪称大手笔。

  经济发展的水平影响着生活方式的变迁。在农耕时代,高山峡谷、沙漠草滩就是劣势,长城烽燧、巉岩古堡亦无用处,可是当人们生活富裕了、经济发达了,这一切就变了,原来的劣势反而成了发展旅游经济的优势。神木独特而多样的地形地貌,厚重而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都成了神木发展旅游业的最大优势。

  从自然的山川景观看,神木东部有滚滚南流的黄河,有近百公里风景如画的晋陕大峡谷,有危岩高耸、怪石嶙峋的土石山区;中部丘陵起伏,川原相间;西部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有毛乌素沙漠风光,有陕西最大的内陆湖红碱淖。

  晋陕大峡谷位于鄂尔多斯地台向斜与山西地台背斜的交界处,黄河像上苍手工缀出的一条弯弯曲曲的缝合线,将两块台地严丝合缝地缀在一起。峡谷左带吕梁,右襟陕北,生生地在绵厚的黄土高原上切割出百米深的“刀痕”。峡谷两岸,悬崖峭壁,山峰耸峙,风光独特,如诗如画。神木河段尤以天台山、奔石阵、水蚀画廊最美。天台山位于窟野河与黄河的交汇处,高达500多米,是整个陕北高原景色最为壮美的山峰。据清道光《神木县志》记载:天台山“前有天然狮子石……绝似天台,故名”、“山极崇峻,树木蓊翳,左瞰黄河,右窥屈野,其上建梵宇九层……”主峰前端为狭长山脊,其基岩破碎,而山顶为厚达数十米的墩台形整体巨型岩石,顶端平坦。天台山北依群山,东西绝壁,南北狭长,蜿蜒挺拔,左映澎湃黄河,右带滚滚窟野,素有“一山览秦晋,二水锁烟霞”的美称。两河口处为宝葫芦形半岛,岛上有一小村,村前为沙峁头黄河古渡。1936年3月,刘志丹率领红28军由此渡河东征。山上有始建于明成化年间的庙宇,古建群南北延伸两公里,从南山门迤北呈九层分布。山上八景,颇负盛名:楼攀香桂,池蓄甘霖;崇峰南秀,窟野西清;黄河点石,紫岭堆去;石狮近卧,金钟远闻。如果驱车神木沿黄公路,会看到若干处巨大的奔石阵。陡峭的山坡上悬浮着千百块形状各异的巨石,多呈奔腾状,仿佛老天爷刚刚伸手捏碎了石山,巨石们不由得纷纷向山下滚去。穿行其下,令人提心吊胆,觉得山风吹过,就会飘落几块。其实,巨石们安身此处,可能已经千百万年了。百里画廊,不仅仅是黄河风情山水如画,还有独特的水蚀浮雕天然画廊。由于岩石的酸碱成分不同,经过长时间的水溶蚀、风蚀以及日照等分解脱落,自然之手在齐齐整整的岩壁上精雕细琢,形成一组组天然浮雕,或文字绘画,或山水建筑,或草木禽兽,形态各异,浑然天成。甚至有人在水蚀浮雕中,寻找到了神木之“神”的天然Logo,“神”字如印,形象逼真,纹理清晰,造型奇妙,画以载道,文以化人。

  神木西部本为毛乌素沙漠的“领地”,可是偏偏在漫漫黄沙中出现一汪清水,这就是被称为“昭君泪”的红碱淖湖。其为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烟波浩渺,碧水黄沙;鸥鹭翔集,鱼飞浪里;蓝天映衬,碧水涛涌。造化神奇,令人叹服。也许是地处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汇处,“红碱淖”三字也由汉蒙两语合成。“淖”即是蒙古语“诺尔”,海子、胡泊之意;湖岸及浅滩的沙子呈淡红色,湖水略咸含碱,故取汉语“红碱”二字,合称“红碱淖”。所谓“昭君泪”,系指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当年昭君出塞远嫁匈奴,行至此地,告别中原,下马回望,乡关万里,顿生千般感慨、难抑万般惆怅,便流了七天七夜的眼泪,于是在大漠之中生生聚起一汪海子。传说终究是传说,事实上此湖系一年轻的堰塞湖,形成于清同治年间。此地本来是秃尾河上游一段河谷盆地,由于毛乌素沙害肆虐,将宫泊海子一带的古河道堵塞,逐渐由沼泽而湖泊,由数千亩而至10余万亩,湖岸周长达50公里,蓄水量7亿立方米,最大深度15米,成为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湖泊西南是辽阔的尔林兔草原,水草丰美,牛羊塞道,宜牧宜耕,景色秀美。

  从人文的历史遗迹看,神木大地有星罗棋布的古城或古城遗址,有秦长城、明长城以及众多烽燧。最为耀眼的古迹,莫过于我国最大的史前石城遗址——石峁石城,这是一座都邑级的巨大城池,已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上文已经涉及,不再赘述。

  神木辖地轮廓大致呈竖菱形,窟野河与明长城呈“乂”字形在神木大地上穿过,而始建于南北朝的连谷(今黄羊城)、银城(今解家堡)县治以及建于唐开元年间的麟州(今杨家城)州城分布在窟野川两岸,建于明成化年间的永兴堡、大柏堡、柏林堡、高家堡等营堡则沿明长城分布,而串起这两条城池带的枢纽就是建于明正统年间的神木县城。

  目前,长城营堡多数已破败为村落或荒野,而只有高家堡长盛不衰,生机勃勃。高家堡位于秃尾河川中游地段,北通河套、南接河东,耕地宽阔、水源丰富,不仅是府谷神木通往榆林的喉衿,也是明清草原丝路的重要节点。明清即为蒙汉贸易重镇,清末民初商贾云集,繁盛一时,而且古镇历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素有陕北四大名镇(另三镇为镇川堡、瓦窑堡和安边堡)的美称。高家堡古城本为军事防御所建,呈长方形,东西长400余米,南北长300余米,东南西设城门。恐有蒙古铁骑长驱直入之虞,故无北门。古城以中兴楼为原点,东西南北四条大街,辅之以若干巷道;店铺栉比,合院严整;中规中矩,井然有序;古风浓郁,安详静谧。改革开放后,一度因榆(林)神(木)公路弃之北移,失去交通要道的地位,加之县域北部经济崛起,高家堡跌下神坛,风光不再。世事几度秋凉,古城月明被云妨。然而,近几年因近在咫尺的所谓“石破天惊”的石峁古城被发现,以及旅游业的兴起,高家堡古镇再度激发各界的热情,走红陕北,驰名国内。

  明正统八年(1443),县城驻地迁到今天的地址,距今已经营近600年了。城池完备时,城墙周长五里七十步,设东西南北四门,均筑有瓮城、门楼,角楼4座、哨所16处,南北大街鼓楼、凯歌楼、钟楼三楼骑街,衙署、书院、寺庙齐全,城外社稷坛、先农坛、厉坛等坛壝应有尽有。照理说遗存应当十分丰富,可是历经兵燹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拆迁建设,除凯歌楼尚在,街道、巷道(神木人称之为“圪洞”,或为“胡同”转音)多可辨别外,别无所存。所幸城外稍远处的景观多数还在,改革开放后多有修复,这些景观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本土历史人文信息。比如,城西窟野河滨胡公堤(清雍正知县胡增焕重修)、卧羊台;河西胜境二郎山(原名驼峰山,明武宗朱厚照西巡驻跸神木时赐名“笔架山”);城东有龙眼山、凤头山(原为香炉山,明武宗赐名)、锦屏山、纱帽山等;亦有流传已久的所谓“老八景”:龙眼透日,虎头吼风,笔架蒸霞,香炉伴月,纱帽舒云,锦屏叠雪,屈野轰雷,杏滩濯雨。

  (四)

  神木之神,最神之处在于其木石奇缘。神木之神,无论其美名来历之神奇,无论其人文底蕴之深厚,无论其资源禀赋之优越,这一切都来自于其前世今生的木石奇缘。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在经典《红楼梦》中说,林黛玉前世本是绛珠仙草,贾宝玉是神瑛侍者,为报其灌溉之德,绛珠仙子情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要以一世泪水还恩,神瑛侍者顺带着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通灵宝玉)下凡,这就是宝黛之间的“木石前盟”。这个木石前盟,演绎了世界文学史上最为经典的爱情故事,而发生于塞上一隅的木石奇缘,则化育了神木的神奇,造就了神奇的神木。

  神木之名来自神奇之“木”,也就是那唐代旧物,是那矗立于麟州城南、“亭亭迥出浮云间”的三颗巨松、老松。如果再要往前追溯的话,则可到黄帝时期。《山海经·海内西经》曰:“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西面有九井,以玉为槛。”学者王红旗在《神木石峁古城遗址当即黄帝都城昆仑》(原载《百色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一文中,引征此段文字,并认为昆仑城的标志物之一就是神奇的“木禾”,因此“神木”之名可以追溯至此。

  神木之名扬天下,主要来自于其坐拥世界七大煤田之一东胜神府煤田的核心区,煤层之厚、煤质之优、开采之易,令其他煤田望尘莫及,真可谓“三千宠爱在一身”。那么,神木凭什么坐拥煤海呢?全凭了一群神奇之“木”。众所周知,煤炭是由森林等陆地高等植物形成的。亿斯万年前,神木所在的鄂尔多斯盆地是一片茂密的森林,高温多雨。经过剧烈地质运动变成一片汪洋,再经地壳上升,沉积长期发育。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碳化形成沉积岩,最终成为煤炭煤田。说到底,煤田也是一种岩层,煤炭也是一种岩石,而其又来自于森林,来自于一群之“木”。

  再说神木之石。神木的煤田煤海,由树木林海而来,由木而石,前世为木,今生为石。笔者在想,是不是大片森林化身为煤海,而只留了精灵三兄弟(城南三棵神松),出落凡尘,遗世独立,守护麟州古城,福佑神木百姓,昭示“神木”之名。

  神木黄河峡谷实为石峡,除岸边偶有小片冲积淤地外,多为悬崖绝壁,岩石裸露,在上苍恣意的砍剁揉搓下,造就了狮吼虎啸的天然石雕群,留下了天女散花般的奔石阵,镌刻了精美的天书般的水蚀浮雕,更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塞上最为壮美的雄峰——天台山,这些都是神木神奇的自然之石的代表。

  神木还有一群神奇的人文之石。神木县城坐落于窟野河中游当川,川宽不足2公里,河绕城西,缓缓南去,两岸石山,挺拔竦峙。千百年来,这些石山经历了神木的狼烟烽火,倾听了神木百姓的喜怒哀乐,也见证了神木的华丽转身和蒸蒸日上,这些石头疙瘩实际已经变成了这座古城有灵性的伙伴,与城融为一体,与人休戚与共。城东逶迤的龙眼山、俊俏的凤头山,舒展的锦屏山、敦厚的纱帽山,或宝塔耸立,或亭台点缀,可登山健身、观城怡情,亦可俯身祈神、抬头赏景。其实,只要随便走近这些山与石,就可能“遇见”某位历史人物、钩沉一段久远的传说,也可能触碰一篇锦绣文章、吟咏几行琅琅诗唱。远望城西二郎山,就像故意为神木县城摆放的精美雕塑,山为整块巨大长条型岩体,三面悬空,巍峨险峻,侧观似骆驼,更像麒麟,大有昂首向南、奋蹄前行之势,素有“陕北小华山”的美称。因有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的二郎庙群,故名。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山上计有殿宇亭阁百十余座,雕塑壁画堪称精美,碑刻题词内容丰富,登之能得险、峻、奇,览之可悟儒、释、道。二郎山之于神木城,地位无可替代,既是神居之山、文化之山,更是风水之山、吉祥之山,加之其状若麒麟,千百年来护佑着古麟州,因此在笔者看来,称之为“麟山”或“麒麟山”更为贴切,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掘和弘扬麟文化、仁文化乃至中国传统儒家文化。

  讲述神木之石,千万不可忽视石峁石城。在某种意义上说,石峁古城就是一个石世界,12余万方的海量石料,蜿蜒10余千米的石砌城墙,石瓮城、石城门、石马面、石角台、石散水;垒砌于九层石基之上的皇城台,巍峨壮观,石台阶、石栏板、石柱础;石城之内,有石“望楼”、石房址、石葬、石棺,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石峁古城就是一座由石头主宰的石城。神木先民用石头建造了宏伟的石峁古城,伟大的石城记录了伟大先民的智慧与勇气,寄藏了华夏民族伟大的史前文明。

  然而,在所有神木之石中,最为耀眼、最为精华的当属石峁之玉。近百年来,石峁之玉已出土发现数千件,收藏于世界许多著名博物馆,也有不少散落民间。随着石峁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进展,一定会有更多精美的玉器被发现。四千多年前,石峁先民将来自华夏各地的大量美玉埋藏于古城的城墙石缝,以期“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进而构筑“石峁上层的精神屏障”(此为陕西考古研究院孙周勇先生观点)。玉,不仅是华夏礼乐文明最重要的物质载体,也是中华民族君子人格的象征。石峁先民对美玉的大量加工、使用,对创立、发展、丰富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祥麟托身岩石(二郎山)而有麟州“出世”,神松挺立古城方有神木县成。亿万斯年,沧海桑田,木石盟约,幻化于天地之间,铸就一段神奇因缘,化育了一片神奇土地,养育了一方神勇智慧之人,这便是神木的前世今生。

  木石奇缘造就神木,木石奇缘化育神奇。然而,神木之神,最最重要的不是那神之木、神之石,而是那神之人——神木人和神木之精神。如果没有神木先民的筚路蓝缕,没有神木人的智慧勇敢,没有神木人的勤劳善良,没有神木人的开拓创新,断然不会有神木灿烂辉煌的文化底蕴,不会有神木青山绿水的美好环境,更不会有神木今天富庶安详的幸福生活。

  《周易·贲卦》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笔者啰啰嗦嗦,引经据典,谈历史、说人物,讲山川、道自然,舍物质而存精神,不敢求化育之功,只想表传承之愿,但期弘扬之效,冀望神木人、陕北人能够立天地之心、立生民之命、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

  (马腾明)

  2019年7月22日20:45草成于驼城

编辑: 高三宝

相关热词: 神木、木石 奇缘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