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药山的“青松”——记平利县乌药山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刘青松

2019-05-30 23:05:33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乌药山村位于八仙镇西北部,距平利县城约80公里,村域面积16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644户2422人。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63户880人,2014年至2018年累计脱贫221户812人,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何 娟

  最初听到“刘青松”这个名字是我参加《平利文学》政协专刊采风采访的时候,听八仙镇镇长刘柱介绍的。心中暗自猜想这位80后的小伙子能在乌药山村任驻村工作队长,应该是个体格魁梧强壮、说话高喉大嗓的粗犷汉子。前往采访的路上,刘镇长动情地说:“刘青松为人本份、工作老实,越是这样的“老实”干部,我觉得越要多宣传宣传”!

  来到乌药山村,刘青松正在村委会忙碌着,没承想这位“青松”身材瘦弱,言谈举止中透着书生气。我说明了来意,刘青松推了推眼镜,红着脸、搓着手说:“我真没啥可采访宣传的,我做的不值一提,咱们的扶贫干部有的比我做得更多、更好……”

村情“一口清”,脱贫摘帽有信心

  刘青松,男,1980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八仙镇扶贫办副主任,2017年3月到乌药山村驻村。采访初期,他坐得端正,不停地抿嘴巴,我看出他的紧张。就问了句:“你到乌药山村几年了?能不能请你把村情大致给我介绍下”?一听这话,刘青松的话匣子一下就蹦开了,双眼发亮自信地说:作为驻村队长,村情那必须得“一口清”啊!别说大致情况,细小到哪家猪、猫啊什么时候下仔儿我都是“门儿清”。

  乌药山村位于八仙镇西北部,西与岚皋县孟石岭镇接壤,距平利县城约80公里,村域面积16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644户2422人。全村耕地3200亩、人均约1.2亩,经济林5400亩,人均2亩。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63户880人,2014年至2018年累计脱贫221户812人,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对于整村摘帽,刘青松信心十足地说:我相信咱村如期摘帽绝对没有问题!首先,我们并不是孤身作战,只要我们这帮“硬汉子”咬定脱贫不放松,听从指挥,指哪打哪,就能打赢这场硬仗。第二,我们镇连续两年在全县脱贫攻坚考核位居前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咱们“四支队伍”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就没有干不成的事。第三,我们有战天斗地不怕苦、不怕累的八仙精神,所有人各尽其能、各显神通,八仙脱贫攻坚战必胜,平利整县摘帽必成。

愧对家人,“硬汉子”泪流满面

  提及家人,刘青松刚才还欢快的语气立马就低沉了。刘青松是正阳人,媳妇在家照顾年老多病的父母,儿子刘俊9岁就跟着刘青松来到八仙镇上小学。以前刘青松每天都能接送儿子,再忙也能抽出时间给儿子辅导作业,儿子的成绩一直排在全年级前十名,父子之间也是亲密无间、无话不说。自从驻村后,刘青松的时间和精力全用在了村上,有时两三个周才回镇上看下儿子。为了解决儿子吃饭问题,刘青松联系了个小餐馆。刘俊虽然只有九岁,可他不得不自己照顾自己,每天一个人上学、吃饭、学习、睡觉……没有了爸爸学习上的辅导、生活上的关心,小刘俊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成绩一度下滑到全班倒数。周末放假,小刘俊还得自己坐大巴车赶回20多公里外近50分钟车程的正阳老家。有一次,刘青松呵斥儿子考试不及格,小刘俊大声哭吼到:你有什么资格吵我?你现在管过我吃饭、管过我学习吗?你能给别人家的孩子辅导作业,为什么不能回来教我?你天天开车下村,却从来不接我放学,也不送我回家,我不想要这样的爸爸……儿子一连串的质问,扎得刘青松的心刺痛,他一把抱过儿子嚎啕大哭。

  对于父母、妻子,尤其是儿子,刘青松愧疚不已。乌药山村七组贫困户52岁的郝太富,媳妇死了,留下年仅7岁的女儿郝小雨。65岁的贫困户吴传友,儿子死了,儿媳失联,留下9岁的小孙女吴远鋆。刘青松经常到这两家给孩子们买衣服、学习用品,陪孩子玩、帮孩子辅导作业。每每这时他又何尝不操心独自一人生活的儿子,可眼前这两个穷苦的小女孩更让他揪心和牵挂。

以心换心,不是亲人胜亲人

  2017年9月,平利县遭受925洪灾,乌药山村二组83岁的留守老人习德第,房屋紧靠河边。接连几天的大雨下得刘青松心急如焚,他叫上原村主任张第平赶往习德第家,情况十分危急,可老人怎么也不撤离,最后刘青松和张第平强行背起老人冒雨步行2公里多山路,把老人送到亲戚家。此后老人逢人就说,刘青松是她老婆子的救命恩人。刘青松安置完了习德第老人,并没有停歇,他又赶紧赶到各组各户,将所有滑坡险段人员全部安全撤离到了乌金小学临时安置点,在那里他和灾民同吃同住五天六夜。

  乌药山村七组贫困户罗时琼,丈夫在世时,夫妻俩省吃俭用买了个二手房。可天有不测风云,罗时琼的丈夫在2015年不幸死于矿难,她就带着两个女儿到安康打零工为生。刘青松初次和罗时琼电话联系,做工作让她回来修建房子,她十分抵触地说:“你管的有点宽哦,房子是我的,住不住、修不修和你有啥关系”!刘青松早就听说罗时琼是个“狠角色”,街坊邻居、亲朋好友都没有人敢惹她,连她的亲姊妹都对她“敬而远之”。可刘青松想着罗时琼这孤儿寡母的连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都没有,又谈何脱贫。他开着车一家一家打听,找到了罗时琼打工的地方。听说她大女儿刘希娅被长安大学录取,他跑前跑后为她争取了 “泛海计划”资助金5000元、助学贷款6000元,又联系帮扶单位资助了1000元。

  罗时琼看到刘青松与她非亲非故却一直帮她,一直为她家忙前忙后,她感动了,终于松了口,同意翻修老家的房屋。可她要照顾小女儿上学起居,没空招呼翻修,手头也没资金。刘青松二话不说,帮她联系了工程队,又用自己的工资垫付了工程款,用了近两个月时间把房屋翻修一新。当罗时琼带着两个女儿回到焕然一新的新家时,母女三人感动幸福的眼泪止不住地涌了出来。

  近年来,刘青松和村“班子”积极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着力改善村容村貌。投资32万元,在主街道和人口密集处新增路灯100盏,投放垃圾桶500个,院前、街道新植了绿树、花卉。以茶饮、魔芋等主导产业为重点,发展茶园2800亩,魔芋1000余亩、苦荞320亩,养殖生态猪1300余头,新建茶叶加工厂6处,建成市县级茶叶、魔芋种植示范园区各1个。培育了峰银茶业、绿华茶业、正志魔芋、锋煌公司等多户新型经营主体,以劳务用工、产品回收、代种代养、资源流转、技能培训、配股分红等方式带动231户困难群众持续增收。

  一年又一年,刘青松看着乌药山上的青松慢慢长高,新房子越来越多,老百姓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他心里由衷地高兴。但他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整村脱贫”目标,他还盘算着乌药山村更长远的发展。他知道,要想让乌药山村真正富起来,想让全村老百姓的口袋真正鼓起来,还得靠“长中短”产业结合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持续增收致富。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镇长刘柱的全力支持,刘柱考虑到乌药山村七组金庙关适合种茶,就联系张均华在本村流转土地,开办茶饮企业,带动全村群众共同发家致富。

  可是耕地种田的传统思想早已根深蒂固,让村民们把好田好地拿出来种茶难度很大。刘柱就带着刘青松和村干部一起,开群众会、算经济帐,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建成了群联茶业专业合作社,新建厂房500㎡,发展连片茶园800亩(其中本村流转土地300亩)、高效密植茶园150亩、油茶籽150亩、魔芋园350亩、高山苦荞500余亩。茶业专业合作社建成后,实行“股份合作分红、订单收购帮扶、统一技术服务、支付劳动报酬、流转荒山土地”等帮扶模式,累计带动268户612人(其中贫困户40户141人)实现增收,提供就业岗位25个。

  贫困户以土地和劳动力量化成一定的资金额度,参与企业持股分红,每亩分红300元。加工厂与贫困户签订高于市场价10%鲜叶收购订单协议。还组织贫困户到茶厂茶园采摘鲜叶、制茶、包茶等换取劳动报酬。在发展长效产业的同时,村上还引导贫困户积极发展养猪、养鸡、养蜂、核桃等短效农业产业……村民们看着一塌塌红票子装进了口袋,脸上笑开了花儿。

  不远处欢快喜庆的锣鼓声又响起,原来平利县鑫成商贸有限公司创办的新社区工厂在乌药山村开业投产啦。目前已签定了每月30万产量的AV线和20万产量的手机数据线生产订单,能解决60余人就近就业问题。随后将再投资扩建1000平方米标准化车间,能为本村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刘青松想着,在不久的将来,乌药山村的乡亲们也能像城里人一样过上“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便捷生活,他的嘴角儿情不自禁地上扬。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平利县 驻村工作队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