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黄河走来

2022-12-19 09:11:18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些民谣,“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眼看黄河滚滚流,塬上无水千古愁”“马尿泡馍馍,有苦也难说”...

  □ 李高艳 周英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些民谣,“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眼看黄河滚滚流,塬上无水千古愁”“马尿泡馍馍,有苦也难说”,这些民谣诉说了千百年来旱塬老百姓生存的艰难和心酸。由于极度干旱,百姓们不得不以违心的方式寻求生路,于是,“十室九空”“易子而食”成了翻开渭南古代志书最戳心的字眼。

  1975年,响应毛主席伟大号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为了给旱塬解渴,中共陕西省委决定在关中东部规划建设抽黄灌溉工程。13万民工经过13年的日夜奋战,堪称“人工天河”的水利典范——东雷抽黄工程顺利竣工。这个亚洲扬程最高、陕西省流量最大的电力提灌工程,为合阳、大荔、澄城、蒲城等县四十余万老百姓送来了期盼已久的“救命水”。

  我的父亲就亲历了这项工程的艰难与不易,见证了一大批抽黄人的精神和力量——没有宿舍,铺干草、搭窝棚;没有资金,自带干粮;没有供给,垦荒种菜种粮。夏天,蛇虫出没,蚊蝇轰鸣;冬天,饭从厨房抬到工地,就结了一层冰渣,大家称之“冰渣饭”。

  那时候劳动工具落后,没有机械,总干渠首段要挖隧洞,阴暗逼仄的洞体里,一群汉子光着膀子挥舞着大锤,一根根铁钎子被震破虎口的鲜血染红。渴了,喝几口黄河水,累了,就地歇歇解乏。硬是靠人力凿通了这条1175米的隧洞!但是,58个年轻的生命却献身于此。这条隧洞也因此有了一个永恒而响亮的名字——群英洞。

  父亲的发小水生就是牺牲在群英洞中的一位普通民工。新婚三天,水生就上了抽黄工地。三个月后,媳妇秀梅去看望水生,没想到这一见竟是最后一面。哗啦啦的黄河水流向田间,丰收的麦子堆满场的那一天,秀梅坐在麦场上放声大哭:“水生啊,水上塬了,粮食丰收了,乡亲们再也不愁吃不愁喝了,你看到了吗……”正是因为有很多像水生一样无私奉献的抽黄人,干涸了千百年的渭北旱塬终于解渴了。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再次为黄河事业指明了方向。我们清晰地看到,天河黄河的浑黄,党旗国旗的鲜红、山塬沟坎的翠绿正辉映成我们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当大荔冬枣、合阳红提、澄城樱桃出口国外,享誉全球时,当我们与老百姓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时,我真正感受到了黄河给予中华儿女的伟大精神和神奇力量。

  你听,黄河水依然在流淌,黄河故事依然在传唱。你看,站在黄河岸边的中华儿女依旧雄赳赳、气昂昂。我们坚信,黄河精神激励下的中华儿女将会创造更多更灿烂的辉煌!最后,我想说:我自豪,我是中华儿女!我骄傲,我从黄河走来!

  (作者单位:李高艳,合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周英利,渭南市实验小学)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黄河 灌溉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