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汤圆香

2022-02-14 08:55:19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岁月匆匆,春节的喜庆还没有过去,花灯盈盈、烟花绽放、阖家团圆、热闹非凡的元宵节又悄然而至。...

  □ 吴建

  岁月匆匆,春节的喜庆还没有过去,花灯盈盈、烟花绽放、阖家团圆、热闹非凡的元宵节又悄然而至。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日,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之时。在我的童年时代,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故乡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挂起大红灯笼,燃放焰火以示庆祝。等到灯火阑珊之时,全家人就围坐在餐桌旁,温馨地一起吃汤圆、话未来。汤圆甜甜的味道,犹如亲情的温暖,溢满在每个人的心中。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虽然日子过得艰难,但元宵节的汤圆还是少不了的。过了大年初一,母亲便早早地准备好了糯米,提前把糯米用清水浸泡,待米软胀后装入袋子挂上一宿,让水滤干,拿到最原始的石磨上碾成粉,摊在凉席上晒过三五天后用布袋收好。到了元宵节这天,母亲就用这些米粉制作汤圆。她先把木盆里的米粉加入适量暖水,用手搅和,形成一个硕大的粉团,接着将粉团切成一个个长方形的粉条,再切成见方的小丁。然后把小丁放在手掌中间搓,搓成浑圆形,把圆子中间捏得凹下去,以便装馅。馅多种多样,有红砂糖的,有桂花糖的,有红枣的,有黑芝麻的,当然也有实心的米粉圆子。母亲心灵手巧,包的汤圆洁白如玉,均匀圆润。我们小孩也学着做,可搓的汤圆不是太大就是太小,不是圆锥的就是椭圆的,母亲看了乐呵呵地说,这是“子孙圆”,有大有小才好呢!在狭窄的小屋里,在方方的八仙桌旁,我们一家聚在一起,享受着平常人家拥有的快乐与温暖、幸福与温馨。我们要是偶尔能搓出一个“标准”的,都会炫耀一番。家里的桌上、米筛上,一只只圆滚滚的汤圆,仿佛一颗颗白玉般的珍珠,晶莹剔透。

  傍晚时分,父亲烧了一大锅开水,煮汤圆。稻草在灶膛里燃烧着,红红火火,满屋温暖。母亲把一个个光滑如瓷的汤圆下进大铁锅内,盖上锅盖,锅沿的雾气柔美地升起。锅内再次沸腾,她揭开锅盖用勺将锅底的汤圆铲起来,再用勺子慢慢搅动。一颗颗汤圆欢快地跳跃着,争先恐后地挤出水面。等到煮熟的汤圆浮出水面时,袅袅升腾的热气裹挟着芝麻糯米的清香扑鼻而来。祭拜完祖先后,全家人就围坐在一起吃汤圆。雪白圆润的汤圆甜而不腻、软滑可口,食后三日齿颊留芳。

  “正月十五吃汤圆,八月十五品月饼。”吕原明的《岁时杂记》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明朝时,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清朝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名闻朝野的美味。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作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符曾的《上元竹枝词》云:“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诗中所咏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马家元宵。

  童年的记忆,因为有了汤圆而甜蜜着。而今又到元宵节,久远的记忆在心中慢慢升腾起来,瞬间就弥漫了我整个的心灵,那是一种甜甜的、温暖的家乡味道。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元宵节 汤圆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