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姚增战 · 仙游寺与《长恨歌》(语音版)

2021-06-23 20:59:02  来源:陕西政协公众号  


[摘要] 仙游寺地处周至县黑河水畔,终南山下,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的地方。...

(点击聆听语音版)


  仙游寺与《长恨歌》

  作者:姚增战
 

  仙游寺地处周至县黑河水畔,终南山下,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的地方。据有关史料记载,仙游寺始建于隋朝。当年隋文帝外出巡游,看到这里衔山抱水、云雾缭绕的壮观景色,随即下令在此大兴土木,敕造行宫,并取名为仙游宫。后来,因大兴善寺高僧将佛舍利子移至这里,建设七级法王塔安置,遂改为仙游寺。隋朝灭亡后,附近楼观台道士一度迁居于此,又有仙游观之说。唐朝历代帝王重寺敬佛,又变回到仙游寺。

  从仙游寺建成到现在,已经走过1400多年的风雨历程,虽然几次易名,但大部分时间还是以仙游寺著称。其一,仙游寺是隋文帝提议修建,由仙游宫演变而来,从一开始就是皇家行宫和寺院,加上后来在此安置佛舍利子,具有很高的寺院等级和文物价值。其二,仙游寺建成后,历代不少著名诗人和书画艺术家来到这里舞文弄墨,吟诗作画,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扣人心弦的逸闻趣事。其三,公元806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期间,多次游览仙游寺。一次与友人故地重游,谈起半个世纪前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的奢华往事,尤其是杨贵妃马嵬坡撒手人寰的悲惨结局,不禁感慨万千,遂在此居住数日,创作出千古传诵的叙事诗《长恨歌》,使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千古流传,也使仙游寺因此而名扬天下。

  《长恨歌》是白居易长篇叙事诗的代表作,全诗共840字。诗人运用跌宕起伏、缠绵悱恻的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情深意切、凄惨壮烈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感染了众多的读者,留下许多深刻的警示。这首诗歌的主题是“长恨”,有着丰富的内涵:第一,朝廷腐败误国。唐玄宗得到杨玉环后,终日沉湎于酒色,陶醉于歌舞升平,荒废朝政,危及社稷。正如诗中所写的,“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芙蓉帐暖度春宵”,“从此君王不早朝”。第二,杨玉环入宫受宠后,其家人普遍受到分封,升官进爵,权倾一时,可谓“一人受宠,鸡犬升天”,外戚干政,扰乱朝纲,严重扰乱社稷秩序,引起朝野普遍不满。

  第三,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叛乱,表面上看是犯上作乱,宣泄对朝廷腐败的不满,实际上是当时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对唐朝后期的统治产生了深远影响。第四,唐玄宗率领部分朝廷官员和禁卫军仓皇出逃,被迫在马嵬坡绫处杨贵妃,大唐从此开始了七、八年的平叛战争,成为由兴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作者正是通过这种艺术形式,揭示了朝廷腐败导致国破家亡的深刻道理。这篇诗歌的艺术特点是,前实后虚,情景交融,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慕与陶醉、生离死别的悔恨与痛苦相互交织在一起,产生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受到震撼,为之动容,并留下许多令人遐想的空间。

  根据白居易诗歌编排的大型歌舞剧《长恨歌》,以文艺演出的形式再现了大唐时期这段历史,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往观赏,除冬季外,每天晚上在临潼华清池露天演出两、三个场次,都是人潮拥挤,座无虚席,成为陕西著名的旅游产品。诗人也许不会想到,他的诗作《长恨歌》被编排成大型歌舞剧后,还会有如此众多的观众和艺术效果。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姚增战 《长恨歌》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