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凤翔区西街中学 范莉
前言:体育文化是中国体育事业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体育事业的精神内核和灵魂所在,既体现国家的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文化传播力、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反映个人的意志力、耐挫力、价值观、荣誉感、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具有强大的综合功能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素质教育 体育精神 体育文化 “四有”人才社会责任
一、研究目的
探讨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将体育精神、体育文化进行升华,使其外化为增强学生体质的具体行动,内化为陶冶学生精神品质的强大力量,服务于“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培养。
二、研究方法
(一)对比分析法
通过与其他文化课、国外体育课作比较,深入分析当前体育课的处境及发展策略。
(二)抽样调查法
采取抽样调查法,以高中、初中部分体育老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详细询问他们对体育文化传承、体育事业发展、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有关情况的看法,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
(三)查阅资料法
翻阅大量与体育文化有关的资料,从理念、机制、教学实践出发,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研究,探寻体育文化传承的规律和方法,努力使新时期体育教学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具有操作性,推动中学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学生健康成长。
三、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文化对学校体育教学的重大意义和独特作用
1.体育文化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是与人类生产生活相伴而生的文明产物和文化形态,在人类发展进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体育不仅仅是一项锻炼身体的活动,同时还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人的健康体魄、培养人的健全精神、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体育课可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陶冶学生情操,锤炼学生的意志力、耐挫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有助于学生健康全面成长。2.体育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当今时代,体育文化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体育本身的内涵。它既承载着“更快、更高、更强”和“重在参与”的精神,也包含了爱国主义的厚重价值。一位奥运冠军这样阐释对爱国精神的理解:“爱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自发的情感。我们的祖国有5000年光辉璀璨的文明历史。在这期间,中华民族经历了很多磨难,经过历史和岁月的积淀,一步步走到今天,所有中华儿女都应该有一颗爱国心,祖国永远在我们心中。”
体育教学不仅是体育文化传播、体育精神发扬光大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过程。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既要传播体育精神,又要有意识地用奥运健儿的先进事迹教育学生、用体育文化熏陶学生,将体育文化与爱国主义有机结合,使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在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出独特作用。
3.体育文化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
体育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它既有文化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自身的鲜明特征。体育是积极进取的事业,蕴含了拼搏奋斗、超越自我、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体育是为国争光的事业,极大地激发着民族自信心、凝聚力、自豪感;体育是公平公正的事业,生动体现着公正、平等的价值观;体育是规则至上的事业,体育精神与法治精神天然契合;体育是团结友爱的事业,有效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归属感。
体育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让人们懂得拼搏、团结、公平、遵纪守法。弘扬体育文化,有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经济日益活跃、信息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环境。因此,要让学生认真学习体育文化、发扬体育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使我们的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体育文化有助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体育最原始、最基本的功能是增强人的体质。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没有人的体质健康,就不会有生产力的健全。体育对提高生产力具有基础性推动作用。没有健康的个体,就不会有健康的群体;没有健康的群体,就不会有高素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产力。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明天,是社会发展的希望,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未来生产力。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教授学生体育技能、传播体育文化、弘扬体育精神,锻造体魄健全、心理健康、知识渊博、符合时代要求和国家建设需要的群体。 □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通过弘扬体育文化,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将有助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体育文化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僵化的应试教育、重智育轻体育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体育文化的传承、体育精神的弘扬、体育事业的发展面临许多尴尬。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对体育文化的认识不到位。当前,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大家普遍认为没有体育课学生照样考学,不会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和对学校的整体考核。但其他文化课上不好,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个人前途。受这种急功近利的现实思想的影响,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受到直接影响。
二是体育文化的传承者不被尊重。体育教师是体育文化的传承者、体育精神的弘扬者、体育事业的发展者。学生体育技能的提升、健康心理的培育、健全体魄的锻炼,都离不开体育教师的精心工作。当前,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应试教育的惯性仍然存在。在学校教学中,不少学校给每个班每周只安排2节体育课,其他文化课的课时则是体育课的几倍。体育教师在期末评优评模、晋升职称、参加学习培训时,往往处于劣势,极大地挫伤了广大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是体育文化传承投入不足。当前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决定了学校对体育文化传承的投入程度。在当前教育体制转轨时期,其他文化课占主导地位,因而学校在物质保障、人员保障等方面,都不会优先保障体育课。体育文化传承中的保障不到位,导致体育事业推进乏力。
四是体育文化传播的现状与学生的现实需求不相符。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学生认为文化课压力较大,因而希望通过体育课锻炼身体、活跃生活、放松紧张情绪,以便更好地学习文化课。但学校的体育课课时较少,且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往往难以保证每节课都能如期进行。例如遇到下雨天,以及文化课老师补课,就会让本来就稀缺的体育课进一步受到挤压。基于此,有些学生就借故逃课,去操场上自主锻炼,出现了体育课“专业户”。这种现象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以及体育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必要性、重要性。
四、结论与建议
(一)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德才兼备人才的摇篮,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注重智育培养和发展,又要注重新时期体育教学,大力弘扬体育精神、传承体育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
(二)最大限度地尊重体育文化的传承者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重视每个学科,尊重每位老师的辛勤成果,不能存在厚此薄彼现象,要一视同仁,让体育老师在评优评模、晋升职称、外出培训等方面,享有与其他学科老师一样的待遇,从而调动广大体育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切实加大体育教学投入
在学校规划教学投入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体育教学,不能让体育课陷入“说起来重要、上课时次要、花起钱来不要”的尴尬境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体育教学需要的基本设备、设施也要不断更新升级。例如,要推动多媒体教学进入体育课堂,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时,要适当增加体育课课时,以有效的措施推动体育事业持续发展,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的现实需求。
(四)强化对体育成绩的考核运用
高考是最具权威的指挥棒。因此,要从更高层面出发,将体育成绩纳入高考、初中升高中、小学升初中的各阶段考核,切实提高体育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让体育的地位更加凸显。
(五)注重培育体育人才
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中小学是奠定学生前途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学校不能只注重文化课教学、只培育应试人才,而应该在人才培养中增强体育教育。这就要求建立强大的体育人才队伍,有效防止体育人才短缺和断层,推动中华体育文化在更大范围、更广阔领域的传播,使学校教育教学更加科学、更加有效、更加实用。
参考文献:
[1]周兵,孟文砚.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2]刘鹏.大力加强体育文化建设[J].求是,2012.4.
[3]孙大光.中华体育精神与爱国主义[N].北京:光明日报,2012.4.4第1版.
[4]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高中学生的优势与不足[N].北京:光明日报,2012.4.10第15版.
编辑: 穆小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