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编“老手艺”编出大产业

2025-03-09 07:21:28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南郑区西接秦岭、南临巴山,有丰富的野生青藤资源,是汉中藤编的原产地和核心产区,被誉为陕西“藤编之乡”...

  记者 段承甫

  3月7日,位于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的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厂房里,随着一根根藤条在10多名手艺人的手指间上下翻飞,一把把藤椅逐渐被编了出来。

  “汉中藤编,可以说是万物皆可编。”汉中藤编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良顺指着展厅里的藤编产品介绍,藤编工艺繁复,大到户外景观装置、各式家具,小到扇子、藤包,都能编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我们感到非常振奋,也坚信我们的藤编产业会迎来更好的发展。”他说。

  南郑区西接秦岭、南临巴山,有丰富的野生青藤资源,是汉中藤编的原产地和核心产区,被誉为陕西“藤编之乡”。

  陈良顺从幼年起就和秦巴山区的一根根青藤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从7岁开始跟着爷爷、父亲学藤编。这张照片,是1993年我骑着自行车到汉中卖藤椅时拍的。”陈良顺指着展厅里的老照片说,90年代中期,他带领10户藤编大户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300多户农户规模化发展藤编。2007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后来又组建电商团队,通过互联网将汉中藤编制品卖到全世界。

  “让汉中藤编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持生命力,既要保留藤编技艺的传统特色,又要融入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创新。”陈良顺说。

  经过多年发展,南郑区的藤编、竹编、棕编、草编、扇编制作渐成体系,各有优势。产品不仅涵盖家具、装饰品、文创工艺品、居家日用品,还把非遗和研学、文创紧密结合,打造出许多独具特色的新业态、新场景。

  “这款‘秦岭四宝’藤扇是我们刚推出的文创新品,最近在电商平台上供不应求。”陈良顺说,近3年来,公司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其中线上销售额占到70%以上。

  2021年,“汉中藤编”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4年,“汉中藤编”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今年2月19日,国家级非遗汉中藤编研创中心在南郑区揭牌,标志着汉中藤编迈入了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新阶段。

  小藤条编出大产业。依托“汉中藤编”这块金字招牌,汉中市用好“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工坊+线上小铺+研发基地”发展模式,让传承千年的藤编“老手艺”加速出圈。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汉中藤编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