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袁玥
在西安,有一处承载着岁月记忆的地方——西安市工人文化宫(原市委礼堂)。它见证过了城市的变迁,如今,又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舞台。
2月21日至27日,为期一周的西安市职工文化演艺惠民周活动在这里浓墨重彩地铺展开来,7部经典秦腔大戏连番上演,用独特的方式续写着这座城市的文化篇章。
7场大戏为职工群众送上文化厚礼
2月21日晚,为期7天的西安市职工文化演艺惠民周活动盛大启幕。当晚的首场演出,西安市总工会特别邀请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劳模工匠、产业工人、一线职工代表以及秦腔戏曲爱好者等约500人,共赴这场文化之约。西安三意社秦腔剧团唱响《杨门女将》,演员们精湛的技艺、细腻的表演,将杨门女将的英勇无畏、巾帼豪情展现得淋漓尽致。随后的6天里,《火焰驹》《铡美案》《周仁》《春江月》《龙凤呈祥》《清风亭》经典剧目轮番上演。
据悉,此次活动的门票均以10元/张的亲民价格对外售出。活动一经发起,演出门票火速售罄,戏迷们称“一票难求”。
“太震撼了!没想到秦腔也能这么时尚、这么有感染力!”西安市劳模李鑫观看完演出后说,演员们的表演细腻传神,让大家感受到了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
专程从甘肃赶来的辛先生和母亲看完演出后久久不能平静。“算是圆梦了,我妈妈80岁了,特别爱听戏。今天唱戏的演员平时只能在电视、手机上看到,这一趟值,工会这活动办得好,我拍了好多视频,回去可得好好炫耀一番。”辛先生说。
古建新韵文化宫焕新首演
原市委礼堂曾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西安的历史文化保护建筑。2024年,由西安市总工会牵头,将原市委礼堂提升改造为西安市工人文化宫。此次西安市职工文化演艺惠民周活动,便是文化宫焕新后的首次公开演出活动。
“能够站在西安市工人文化宫这个剧场演出,我们感觉既兴奋又骄傲。”三意社舞台监督罗芳华告诉记者,在得知参加西安市职工文化演艺惠民周活动后,三意社全团上下都十分重视,精心排练,力求将最好的表演呈现给观众。不仅如此,演出前,剧团也多次实地探访文化宫,针对剧场的舞台进行调整,力争展现给观众最美的一面。
作为此次活动主办方之一,西安三意社的当家人、梅花奖得主侯红琴介绍,此次惠民周演出,三意社特地派出两位梅花奖获得者领衔,剧团上下齐上阵,就是为了将最好的一面奉献给西安职工群众。
一方戏台唱尽秦人秦韵
“说秦腔,道西安。”秦腔作为西安的文化符号,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血液。7天7场大戏,秦腔韵味在文化宫内回荡,每一场演出,都是对传统艺术的深情礼赞,也是对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滋养。
惠民周的演出已落下帷幕,3500余名职工群众沉浸式体验了古老戏曲的独特魅力,大家不仅见证了艺术的传承,更感受到了文化惠民的温暖。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精彩的戏曲演出,也是一次文化交流、情感沟通、精神凝聚的盛会,更是践行“文化兴市”战略的具体实践。搭建起了职工与文化之间的桥梁,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绽放新光芒,也让职工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