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上午,位于西安浐灞国际港的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一片繁忙。装卸车穿梭,轰鸣声不绝于耳,一台台崭新的汽车车桥被装进集装箱,等待整装成列,运往欧洲。
作为中国—中亚西安峰会重要合作成果之一,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于2024年2月28日投运,已经正式运营1年,不仅有力地提升了中哈两国货物的集结、分拨能力,也为进出口、过境货物提供了优质服务,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提供更多合作机会。
数字化赋能 3小时内完成口岸换装
“自从去年和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合作以来,我们的口岸换装时效从以往的3到4天,提升至当天3小时内完成换装。不仅如此,货物装箱、运输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帮助企业拓展了更多业务。”西安普菲特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想对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的高效运作赞不绝口。
在码头的助力下,该公司发往中亚等地的货物,从2023年的1200多柜,提升到了3000—4000柜。此外,公司还在阿拉木图设置了办事处,可以给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李想说:“如今,我们公司可以将业务拓展到中亚的各个方向。”
效率的显著提升,得益于全流程数字化服务的转型升级。
中哈(西安)商贸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蒋昊辰介绍道:“过去,每趟班列都需携带大量纸质单证随车运输,货物抵达口岸后,需对集装箱货物的纸质单据进行人工审核,完成审核后才可办理换装通关手续。光是审核每个集装箱约2厘米厚的纸质文件,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如今,通过构建数字化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关键单据信息通过云端即时共享,实现了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与西安国际港站集装箱装卸场区的实时联动,构建集装箱“即到即办”的智慧调度体系。
依托中欧班列智能订舱平台,客户仅需在线提交完整资料,国内外铁路部门和海关机构即可在线协同办理业务,将铁路运输单据审核周期大幅压缩,有效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实现了智慧物流服务的转型升级。
国际物流场站建设提速 “枢纽对枢纽”通道升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助力中欧班列(西安)“加速跑”,高效率的运行,为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贸易提供了便利,使得更多商品集结于西安,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截至2025年2月,该码头已累计转运货物超过15万吨,推动中哈货物运输量同比增长22%。设施提升推动“硬联通”,数据共享实现“软联通”,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大流通,助力企业实现“心联通”……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运营一年来,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加速跑”。
“我们的货物主要发跨里海线路,运输的货物以白色家电和日用小百货为主。”西安克拉克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向南介绍道,与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合作以来,有效解决了企业仓储和运输时效、成本等问题,合作的客户也从以往的15家增长到目前的43家。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跨境物流通道的运输能力和效率,是促进两国贸易往来的关键。”中哈(西安)商贸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杰表示,公司将继续加强与陕西省和哈萨克斯坦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中欧班列(西安)的常态化运营和线路优化,为双方贸易往来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物流服务。
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奇韬说:“我们将全力推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中哈物流场站的建设,力争4月底主体完工,5月底呈现形象。”
据了解,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中哈物流场站建成后,将与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正式形成“枢纽对枢纽”通道升级。不仅如此,西安港将推动在阿塞拜疆巴库物流场站项目的建设,促进跨里海班列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记者 康乔娜 图/记者翟小雪 通讯员 陈枫)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