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早春的气息,西安各领域迅速从“节日状态”切换成“奔跑模式”:西延高铁全线隧道贯通,重点工程全面推进,高校科研取得重大成果,体育惠民电子消费券向市民发放……千年古都奏响新春奋进曲,干劲拉“满格”追赶春光!
重点项目全速推进
2月13日,西延高铁铜川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陕北革命老区首条高铁——西延高铁全线隧道贯通。
新华社文章介绍说,西延高铁全线共有隧道47座,约169.3公里;桥梁66座,约105.5公里;桥隧比达92%……铜川隧道是全线重难点工程。
人民网报道对此点评:西延高铁建设进入开年“加速度”。
《光明日报》报道称,西延高铁线路全长约299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包(银)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西安至延安的运行时间将从目前的2.5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
2月15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推出报道《一批重点工程全面推进向“绿”而行 奋力书写美丽中国“绿色答卷”》,聚焦已经进入攻坚阶段的陕北至关中750千伏第三通道输变电工程。据报道,除了助力能源结构转型,这条绿电大动脉还将助力关中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
连日来,《人民日报》、央视网、中国日报网等央媒持续聚焦西安活力满满、冲刺新春“开门红”,《陕西西安330千伏龙首变电站: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陕西榆林至西安城际低空物流航线成功首航》《多点发力让“钢铁驼队”跑出“加速度” 为中国外贸注入新动能》《西安地铁14号线机场(T5)站将于18日开通运营》等报道备受关注。
科创实力大幅提升
2月11日,长征八号改运载火箭成功首飞。中国新闻网报道《液体动力助新“长征”首秀》表示,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新型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YF-75DA同步完成首飞,为液体动力家族再添一员“猛将”。
2月12日,人民网刊文《秦岭深处见证“飞天”签发》,探访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主要试车基地之一——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抱龙峪试验区。“近年来,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抱龙峪试验区采用了一系列数字赋能、技术创新举措,试车工位利用率大幅提升。”报道说。
西安高校雄厚的科研实力同样备受瞩目。《西工大研究团队从基因和分子水平揭示脊椎动物肺脏和肝脏起源演化之谜》《西安建大再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等报道在中国日报网、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等平台传播。
此外,新华社报道《“人工智能+”,打开新生活——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观察之二》,以西安地铁8号线为例,讲述人工智能赋能公共交通的具体实践。
多元交流广受关注
2月12日,“丝路文化集市”在西安中亚公园·丝路会客厅开市,引发多家央媒关注。
国际在线发文表示,来自欧亚非10个国家的20余位美食达人和艺术达人用各自国家的美食和手工艺品,搭建了一个别具特色的“丝路文化集市”,向市民与游客展现了一场文化交流的盛宴。
2月14日,中国日报网刊发英文报道:Silk Road cultural fair in Xi'an showcases global cuisine,art(中文《西安丝绸之路文化集市展示全球美食与艺术》),聚焦此次国际交流活动。
2月12日恰逢农历蛇年元宵节,中国新闻网推出《西安:元宵节里的唐“潮”》《中外游客古都赏汉韵 多彩民俗“闹”元宵》《西安北稍门油炸元宵:薄脆外壳下的热烈生活》《西安大明宫灯会点亮元宵夜》等报道,多角度记录了西安元宵佳节的喜庆氛围。
新年新气象。为了更好满足广大群众体育健身消费需求,西安从2月14日开始发放体育惠民电子消费券。据央广网报道,本次消费券发放将持续至10月10日,旨在引导民众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2月14日,2025年全国室内田径大奖赛(第2站)在西安开赛。“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的770名运动员,为观众呈现一场速度与力量的较量。”人民网报道说。
(西安城市文化传播工作室 王莹)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