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巧芳(右二)和入住老人亲切交流。陈静仁 摄
走进神木市颐福阁养老院,犹如走进绿意盎然的花园。休息椅上,老人们怡然端坐,脸上洋溢着惬意的笑容。养老院负责人刘巧芳,正在和老人们亲切交谈,现场不时传出一阵欢笑声。
“2015年的一天,我路过神木人民广场,看到老人们成群结队地在那里闲坐拉话。我想‘一老一少’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幼儿园那么多,养老院又有几个?由此,我萌生了创办养老院的念头。”刘巧芳说。
为了这个梦想,刘巧芳外出考察3个多月。正当她紧锣密鼓地准备大干一番时,却遭到周围几乎所有人的强烈反对。丈夫甚至对她说:“你要是敢办养老院,我就自立门户,咱俩各过各的。”负责审批的工作人员也劝她:“你一个二十几岁的女人从事养老事业,难度本来就大,而且还没有任何经验,你要不再慎重考虑一下?”刘巧芳顶着压力坚定地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想努力照顾尽可能多的人。创办养老院这件事我考虑了很久,必须去搏一搏,不搏怎么知道不行呢?”
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修建养老院,刘巧芳便在附近租赁了一个山庄。从筹备到正式运营,她花了一年多的时间。2015年12月,神木颐福阁养老院终于正式开业了。
养老院虽然开起来了,但面临的实际困难远比想象得多。起初,入住的老人并不多,到了2016年5月,也仅有二十几位老人入住。因为需要聘请厨师、护工等,这些人的缴费仅够基础开销,养老院差点儿就支撑不下去。
刘巧芳深入思考入住率低的原因,经过动态追踪,她发现大多数人的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觉得自己为儿女奋斗了一辈子,老了进养老院有点委屈,他们更愿意在家养老,认为“我养你小,你养我老”是天经地义的;对于子女们而言,将老人送到养老院是一件丢人的事儿,社会上也普遍认为这是不孝顺的表现。
找到问题的关键后,刘巧芳绞尽脑汁,寻找解决办法。经过冥思苦想,一个大胆的想法应运而生——上门服务。2016年12月,刘巧芳开始筹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于2018年正式运营,开启了神木居家养老的先河。
“现在,老年人在自己家里就可以享受到我们的服务。他们可以按时按点吃到热乎乎的一日三餐,还有专门的护工上门为老人做日常护理,而且费用也很低,因此受到很多老年人的欢迎。”刘巧芳说。由于服务周到,颐福阁居家养老中心的口碑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该中心的上门服务。
7月31日,记者见到90岁高龄的郭世勤老人时,颐福阁居家养老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带着当天中午的配餐来到他家。看到热乎乎的饭菜端上餐桌,他和老伴都高兴不已。“自从有了居家养老服务,我们的生活方便多了。以前一些自己做起来比较吃力的事情,如打扫卫生、买菜做饭等,现在都有人帮,让我们能够轻松地享受晚年的生活。”郭世勤说。
多年来,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刘巧芳付出了许多努力。她不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老人,还努力学习相关的医学知识,为老人测量血压、按摩等。通过不断学习,她不仅熟练掌握了老年护理的各项技能,还对老年人的生活习性和心理特征了如指掌。面对老人之间的矛盾,刘巧芳总能巧妙地进行化解,让养老院里充满和谐与温馨。
刘巧芳的努力和付出得到老人们的一致认可和称赞。老人们都说:“这孩子善良,有孝心。”在养老院里,她已成为老人们最信任的人。大事小事,老人们都喜欢找她,而她也从不拒绝,总是耐心地为他们解决各种问题。
有付出总有回报。2017年,刘巧芳被陕西省老年事业发展协会授予“百名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2018年被陕西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授予“最美敬老志愿者”先进个人;同年,她又被榆林市女企业家协会评为“创业明星”。
刘巧芳说:“我们现在有40个养老机构,服务老年人1300多人。后续,我们计划承接更多的农村幸福院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力争在今年底服务老年人数突破2000人。我也希望通过我们耐心细致的养老服务,让更多的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陈静仁 李杰)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