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渭滨区:提“颜值”修“内涵” 乡村向美而生

2024-12-03 14:39:39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今年以来,宝鸡市渭滨区坚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紧扣“五+促五新”工作主线,统筹推进“三农”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截至目前,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40元,位于全市前列。...

  近日,宝鸡市渭滨区高家镇卒落村300多亩富硒黑小麦今年迎来丰收季,村党支部书记贾宝霞正在组织村民群众,将富硒黑小麦加工成小麦面粉和小麦挂面,目前订单已提前拿到,销路不成任何问题。

  卒落村富硒黑小麦从2021年开始试种,从最开始的100亩到如今的300多亩,种植群众由原来的部分人发展到现在的全体村民,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群众口袋越来越鼓。

  今年以来,宝鸡市渭滨区坚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紧扣“五+促五新”工作主线,统筹推进“三农”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截至目前,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40元,位于全市前列。

  乡村治理:要颜值更要内涵

  干净的道路,整洁的村庄,有序的规划……11月27日上午,记者走进渭滨区高家镇上川村,只见静谧的池塘在暖阳的照耀下映射出山峦的倒影,潺潺流水在萋萋青草的耳边诉说着村落的变迁。

  上川村位于渭滨区最西部,地处西山腹地,如何让边陲小村散发着独特魅力,搭上时代发展的顺风车?“我们按照‘生态打底、产业支撑、文化引领’的发展思路,重点打造晁峪河生态走廊、晁西路高标准旅游专线,发展旅游度假产业、声音艺术产业和智慧农业产业,同时探索‘访、清、建、管、创’五步工作法,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创新‘村收集、镇监管、区转运、市处理’工作模式,如今垃圾处理率达到100%,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100%。”高家镇农业农村办工作人员任燕芳说。

  此外,上川村还实施网格化治理,建立网格化治理小组,成立村内巷长制和门前五包制,村组干部、党员代表分片包巷抓整治,引导群众主动投身日常管护,巩固环境整治成果;推行物业化管理,成立村物业管理合作社,使村庄管理走向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

  上川村第一书记杨军告诉记者,自从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以来,村里联合企业主动学习,积极探索,鼓励引导,如今村民们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人居环境保护意识,家家讲卫生、户户争先进,同时依托晁峪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建设完成晁西路旅游公路,并沿途增添了3个公路驿站、4处生态停车场、90个停车位、200个路灯,新建6座标准化旅游公厕,配套建设村内排污管网3000米,进一步让美丽乡村环境更美、颜值更高、人气更足。

  今年以来,渭滨区制定《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要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包抓工作方案》,成立“百人包抓团”,对全区44个行政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实行分片包抓责任制,全力推进年度175座改厕任务;因地制宜推动物业化管理农村全域覆盖,持续推进农村“八清一改”行动,累计发动群众9929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4113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消杀475次,村庄面貌持续改观。

  目前,经过乡村综合治理,极具“乡村乡味”的“上川印象”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同时,随着茵香河、清姜河、晁峪河3个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如火如荼地建设,上川村、晁峪村、茵香河村、李家槽村、柘沟村等9个村成功入选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单位推荐名录。

  产业发展:联农带农 让群众有奔头

  时下,立冬已至,气候转寒,渭滨区神农镇太平庄村的一栋栋林麝养殖基地里林麝正躺在圈舍中,吃饱喝足后享受着阳光的沐浴,一幅悠然自得的场景引得众人羡慕不已。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蓄水池”。要说渭滨区发展林麝产业,还要从2021年说起。2020年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渭滨区主动出击,外出取经,经过多方努力,在2021年7月成功引进陕西神农天香林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神农镇大湾铺村,企业占地35亩,总投资5000万元。

  “我们引进的林麝主要是发展养殖及麝香加工提纯产业,2022年5月完成一期建设,2022年10月存栏林麝198只,2023年10月底已实现存栏800只,年产麝香30千克,综合产值3000万元左右。”陕西神农天香林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段斌说。

  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户增收致富,渭滨区神农镇指导该公司推行“农户领养、企业监管、互惠双赢”的代养模式,先后建成邵家山等3个村的养殖基地。此外计划实施村企合作、“企带户”扶持发展、产业融合发展思路,进一步壮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增加收益。

  围绕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打响农产品品牌,渭滨区在高家镇上川村规划占地20亩,建设食用菌智慧云舱32个、提升改造6栋食用菌种植大棚,重点打造了金耳产业园。

  “智慧云舱设备是高端绿色智能农业装备系统,可实现全程无人化生产管理,利用基于云服务器的远程智能环控系统,可实现温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全环境因素调控,运用智慧种植和周年种植,科学管理、提高收益,激励带动更多群众种植増收。”金耳产业园负责人孟保岭说。

  备受关注的经二路社区工厂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经二路街道按照“党建+社区工厂”模式,由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与辖区文创企业合作成立“蒲公英”社区工厂,通过创建就业新平台,将文创与销售之间的加工环节交给群众,把编织加工技艺教给村民,帮助他们利用闲暇时间创业创收。

  高家镇晁峪村村民邵玉爱就是受益的一员。“经过社区工厂老师的专业指导和培训后,我不仅自学了钩针编织技术,还组织村里的妇女一起学习。”邵玉爱说。现在,随着订单增多,村民们收入提高了,走路也更有劲了。

  乡村振兴,首先要实现“产业兴旺”。近年来,渭滨区牢牢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多业态融合,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力加速推动乡村振兴,努力让群众端稳“金饭碗”,走上小康路。

  项目建设:串联起幸福生活

  2014年12月,从部队转业的赵宝康回到秦岭北麓鸡峰山片区的李家槽村,赵宝康没想到贫瘠的小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话间,走在宽敞的旅游环线上,如今已是党支部书记的赵宝康回忆着多年前的场景:“狭窄的道路,没有通村班车,全靠两条腿儿,晴天一身土、雨天一地泥,6公里的道路进个城得2小时,去哪儿也不方便!”

  如今,泥泞小路变康庄大道,村子发展好了,村民的精气神一下子就上来啦!这不仅是赵宝康的感慨,更是千千万万群众的心声。

  2021年以来,随着南山美丽乡村休闲带的火热建设,如今当年的场景已然成为了过往,转眼间便是如诗如画般的美丽乡村。

  11月30日,恰逢周末,记者开车行驶在旅游环线上,沿途看到过往车辆络绎不绝,即使在冬天,依旧能感到暖阳拂面的舒适和恬逸。

  家住一城江山的李先生说:“平时工作忙、压力大,这不正好天气好,趁着周末带着家人孩子来这边放松心情,品尝一下农家乐,再买点儿土特产给老丈人递去!”。

  据了解,南山美丽乡村休闲带是宝鸡市的重点建设项目,渭滨段东起石鼓镇柘沟村、西至高家镇西岔,全长78.1公里,共涉及全区石鼓、神农、高家3个乡镇28个行政村,覆盖面积约160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约18.9亿元。

  为充分发挥南山美丽乡村休闲带的战略布局作用,渭滨区按照“一带三体十园一改”的思路,坚持把发展拓展化、让收益最大化,即以南山美丽乡村休闲带为依托,完善茵香河等3个旅游综合体,发展秦岭瑾瑜玫瑰现代农业园等10个园区建设,谋划未来“关中新民居”改造融合发展空间格局,通过建设高标准的“快进”干线、打造地域性的“慢游”体系、构建多层级的交旅配套设施、提升交旅信息化管理水平,全面打造“南山百里画廊”。

  如今放眼望去,西起高家镇上川村,东至石鼓镇茵香河村,一条条旅游环线在渭滨乡村间蜿蜒,铺就了群众致富之路,一个个田园综合体吸引广大游客,尽情享受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之乐,一个个园区发展把群众牢牢镶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增收有了底气,南山美丽乡村休闲带不仅仅是群众期盼的农文旅项目,更是串联起了辖区百姓的幸福生活。(记者 刘楠 通讯员 郭飞)

编辑: 吴佳蕊

相关热词: 渭滨区 千万工程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