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在这个重要的“三秋”时节,西安市农机部门高度重视、主动上位,以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为主线,立足“早”“实”“细”“严”,全力做好农机化生产工作,在“三秋”期间累计投入各类机具4.8万余台(套),完成玉米收获175.85万亩,夏粮播种209.55万亩,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夏粮种足种好,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了坚实的农机力量。
立足于早 颗粒归仓有保障
早在“三秋”未至的时节,西安市农机部门提早部署,扎实安排,为秋收工作下好“先手棋”。市农业农村局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三秋”农机化生产服务工作的通知》,并召开全市“三秋”农机化生产暨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现场会,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同时,制定《2024年“三秋”农机生产工作实施方案》,绘制《全市“三秋”农机抢收抢种指挥图》,对“三秋”各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市农机总站更是成立“三秋”农机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工作组,以“七个一”保障措施开展全方位优质服务。
为确保秋收工作顺利进行,全市农机系统从三个方面提早行动。一是做好摸排工作。9月份开始,农机干部逐镇街逐村对接机具和收获面积,建立摸排台账和生产进度统计表,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做好宣传工作。围绕玉米机收减损、小麦宽幅沟播两大关键技术,印发通知大力宣传推广相关技术和作业质量标准。三是做好保障工作。8月中旬以来,各区县组织技术骨干深入一线,指导机手调试、保养农机具,动员企业和合作社储备零配件等易耗物资。同时,提前调试安装定位设备的玉米收获机,确保“西安数智农机调度平台”精准调度,为秋收任务的高质高效完成提供有力保障。
立足于实 种足种好促丰收
在“秋种”环节,全市农机系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充分调动农机新质生产力。一是开展技术培训。8月底启动“‘三秋’农机化技术培训月”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围绕新机具新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现场演示观摩,推动良机良艺良法配套融合。二是提高小麦机播质量。科学调整调试机械,规范操作,加强作业质量监督检查,重点推广小麦宽幅沟播技术,因地制宜制定技术措施和农机适配方案,确保不误农时。三是提高小麦播种机械化效率。结合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鼓励购置高性能播种机,指导农机手科学作业,主动对接“小、偏、坡”地块提供服务,使小麦机播率接近100%。
立足于细 精细服务保苗壮
全市农机系统以精细化服务意识,全力抓好“秋管”工作。通过实施项目带动,对长安、周至、高陵、阎良、临潼5个区县的玉米增密高产机械化播种技术试验示范点加强后期科学管理。在高温少雨的情况下,该技术优势明显,亩均增产160公斤以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坚持小麦种后即管,利用“一团两队”服务机制,组织专家指导组和科技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运用信息化手段做好苗情监测和灾害预警,强化病虫草害联防联控、统防统治机制。技术指导组还提前宣传小麦冬季田间管理技术,促进苗齐苗壮。
立足于严 安全生产筑防线
“三秋”前,西安市组织开展了农机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活动,强化了多部门的综合协作和应急响应能力。“三秋”期间,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强化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场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联合公安、交通等部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最大限度消除不安全因素,确保了“三秋”农机生产形势安全平稳。
“三秋”期间,西安市累计投入各类机具4.8万余台(套),完成玉米收获175.85万亩,夏粮播种209.55万亩。下一步,西安农机系统将继续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扎实的工作态度和过硬的技术水平,拓宽农机服务领域,提高农机作业水平,为西安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文/记者 骆妍 图/西安市农机监理与推广总站提供)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